快訊

產地標示不實!液蛋「實質轉型」爭議 農業部3度道歉:該懲處就懲處

巴西蛋流向揭曉!這龍頭才稱全國產竟是最大買家 游淑慧一看數量傻眼

亞運/開幕式23日登場 我國由王冠閎、羅嘉翎掌旗進場

聯發科離職被家人罵幹嘛想不開? 她曝內幕「四點」:天平已經歪掉

小電離開了人人稱羨的科技大廠聯發科的工作,在YouTube分享過來人的轉職經驗。 圖擷自小電Dian YouTube
小電離開了人人稱羨的科技大廠聯發科的工作,在YouTube分享過來人的轉職經驗。 圖擷自小電Dian YouTube

一名女網友在聯發科工作四年後離職,家人一直說,「聯發科很好啊!妳幹嘛想不開」,她坦承離開舒適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幸她後來找到了喜歡的工作,她也分享當初離職的心路歷程。

女網友小電在Dcard發文表示,自己會離職也是因為工作了一陣子後才比較知道想過什麼生活,對她來說,薪水、工時、成就感、工作氣氛這幾點必須要達到平衡才有辦法長久。

她不諱言在聯發科後期工作天平已經失衡,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同事,內心也時常天人交戰「是不是應該再撐一下?」後來她認為不能再卡住,決定先開始投履歷面試,也找到了現在喜歡的工作。

她鼓勵大家,如果目前的工作不是自己理想的狀態,可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算最後沒有要真的離職,也可以了解其他工作在做什麼,或者測試自己可以談到什麼條件,搞不好發現外面的工作更爛,就會回來認命繼續工作,「但前提是要去試,不試試看永遠不會知道。」

另外,網路上常會有同樣轉職困擾的網友發文問說是不是應該離職,「但我覺得,其實當你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心中早就已經有答案了,只是不敢承認或害怕去面對而已。」她認為,工作是自己在做的,要不要換跑道只有自己能給自己答案,不需要在乎別人的眼光。

底下則有網友回應說,「優秀的人不管在哪裡都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很榮幸我們曾經是同事」、「這篇分享不僅僅讓需要的人得到幫助,更適合給準備或轉職高階主管的朋友們很重要的學習。」

還有人表示自己從去年暑假研究所畢業到現在面試都一直沒工作好焦慮,她則回應說「加油!近期畢業的真的運氣比較差,科技業現在大環境不是很好,但慢慢調整自己一定會找到的。」

延伸閱讀

「安靜離職」還是「安靜開除」?上班族「塊陶阿」 10大該離職的跡象

職場老鳥分享「3種履歷迷思」 網友曝:人際關係更重要

職場文化變了?人力銀行揭2大人才轉職趨勢

員工讓公司賠大錢也不該開除他!橋水創辦人達利歐:要把失敗當好事

相關新聞

戶外勞工缺高溫保障 專家:別等熱死才重視

極端氣候讓全球陷入熱浪,七月以來,台灣熱傷害通報人次也居高不下。專家指出,國內訂有高溫作業指引,明訂高危行業需參考「綜合...

工地犯1大忌…師傅暴怒撂話「不做了」 他超內疚:對不起整個工班

夏季酷熱,連帶影響人的脾氣也會變得暴躁。一名水泥工表示,日前於中午時段前往某個工地,因為吵到一名正在睡午覺的師傅,導致對方瞬間暴怒撂狠話「不做了」,讓他非常內疚,深深覺得「對不起整個工班」。

隱忍到底?遭遇職場性騷擾「76%選擇不通報」 最大原因曝光

遭遇職場性騷擾後,絕大多數的受害者選擇保持沉默,主要原因是舉證困難,擔心被吃案。對照2023年6月起,台灣#Me Too狂潮為何風起雲湧?正是因為社群媒體的匿名性,為爆料者提供了某種支援系統。

四分之一上班族曾被性騷擾、多源於權力不對等…尤其「她們」很受傷

在問到「過去工作經驗中,是否曾目睹、耳聞同事或自身經歷過身體或言語上的性騷擾?」時,約有1/4(26%)的受訪者表示「自身曾受到騷擾」,比例相當高。這相當於每4位上班族中,就有1位被性騷擾。再經過交叉分析,當中近九成是女性,男性比例約為一成。

逾7成人同意吃豆腐、開黃腔皆是性騷擾 還拿升職加薪作交換條件

針對層出不窮的職場性騷擾爆料,《遠見》快速啟動「職場性騷擾 #MeToo」網路問卷調查,結果得到驚人的回覆。首先在職場性騷擾的定義上,儘管受訪者對於何種行為構成職場性騷擾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卻顯示出民眾對性騷擾的認知範疇逐漸擴大。

員工請特休假辦護照…老闆心疼呼籲「公家機關六日營業」網看法兩極

當勞工進入一家公司服務滿半年或是一年後,就能享有特休假,而特休假的立法精神是為了使勞工能適時釋放工作上的疲勞。有雇主發現員工為了去外交部辦理護照更新手續,而向公司請特休假,於是喊話希望公家機關可以周末營業,引發兩派看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