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何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後會像小孩一樣?專家曝患病最痛苦之處

對未來沒共識!魏蔓、 張庭瑚3年姊弟戀爆告吹

88歲母住豪華養老院「如高級飯店」 沒多久悶出病想回家了

工程師自願過年前提離職!董事長下秒吐一句話 年終獎金全飛

原PO的年終獎金全沒了。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原PO的年終獎金全沒了。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許多上班族最期待的就是年終獎金,甚至會為了這筆錢忍到年後才離職。不過,日前一名工程師在網路上發文,透露自己不好意思多賺春節9天的薪資,於是決定把離職日期壓在過年前一天,沒想到卻導致年終獎金全沒了,貼文曝光後也掀起討論。

日前一名工程師在Dcard上以「第一次領到0個月年終,心情只有鬱悶」為題發文,他提到自己自願把離職日期壓在農曆過年前一天,就是因為不好意思多賺公司春節那9天的薪資,結果董事長一句話說不給年終就是不給,考績也直接不打了,「連最低評等都沒有,好像否定我去年一整年的努力一樣」。

原PO表示公司去年訂單爆量,大型機台設備出了10幾台,也聽說最後有盈餘,結果公司卻不發給他年終獎金,連主管也很無奈,只能另外包個小紅包給他,「失望歸失望,日子還是要過,過年不能包大包的給家人了,抱歉…」。

貼文底下吸引大量回應,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所以才說要領完年終才能提離職,不然工作一整年了,還沒領到年終,真的好虧」、「老闆發年終的想法並非看到你今年有多努力,而是期待明年繼續為他賣肝賣腎」、「年輕人太容易相信別人了,這樣去大公司無法生存」、「是你太單純了,這個世界是殘酷的,更何況你要走了,還何必留什麼情面」、「什麼都能信,就只有老闆的話不行,以後記得領完年終再提離職」。

也有網友分享類似經驗,「我今年1月11日進公司,打算放完這9天,1月30日提離職,不用對老闆客氣,我要拿到這9天春節的錢」、「沒年終+1,工作都被分到最爛的,做最辛苦的打雜事,考績被打部門最低,只因為我不是能設計關鍵元件的工程師,被當免洗筷用」、「我就是領到年終隔天提離職,不要對別人善良,管好自己最重要,拿到該拿的算好日期壓當天離職,最後幾天還要把特休請完」。

離職 春節 Dcard 考績

延伸閱讀

哪種人適合台積電?她道內部文化3特質 坦言「做得很痛苦」

男在職場心直口快被排擠 前輩直言:跟「講話白目」要分清楚

公司推「優退」方案勸人自願離職 網分享:科技業早就用這招

主管加碼發千元紅包卻被暗示「要回禮」她無奈:寧願不領

相關新聞

戶外勞工缺高溫保障 專家:別等熱死才重視

極端氣候讓全球陷入熱浪,七月以來,台灣熱傷害通報人次也居高不下。專家指出,國內訂有高溫作業指引,明訂高危行業需參考「綜合...

工地犯1大忌…師傅暴怒撂話「不做了」 他超內疚:對不起整個工班

夏季酷熱,連帶影響人的脾氣也會變得暴躁。一名水泥工表示,日前於中午時段前往某個工地,因為吵到一名正在睡午覺的師傅,導致對方瞬間暴怒撂狠話「不做了」,讓他非常內疚,深深覺得「對不起整個工班」。

隱忍到底?遭遇職場性騷擾「76%選擇不通報」 最大原因曝光

遭遇職場性騷擾後,絕大多數的受害者選擇保持沉默,主要原因是舉證困難,擔心被吃案。對照2023年6月起,台灣#Me Too狂潮為何風起雲湧?正是因為社群媒體的匿名性,為爆料者提供了某種支援系統。

四分之一上班族曾被性騷擾、多源於權力不對等…尤其「她們」很受傷

在問到「過去工作經驗中,是否曾目睹、耳聞同事或自身經歷過身體或言語上的性騷擾?」時,約有1/4(26%)的受訪者表示「自身曾受到騷擾」,比例相當高。這相當於每4位上班族中,就有1位被性騷擾。再經過交叉分析,當中近九成是女性,男性比例約為一成。

逾7成人同意吃豆腐、開黃腔皆是性騷擾 還拿升職加薪作交換條件

針對層出不窮的職場性騷擾爆料,《遠見》快速啟動「職場性騷擾 #MeToo」網路問卷調查,結果得到驚人的回覆。首先在職場性騷擾的定義上,儘管受訪者對於何種行為構成職場性騷擾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卻顯示出民眾對性騷擾的認知範疇逐漸擴大。

員工請特休假辦護照…老闆心疼呼籲「公家機關六日營業」網看法兩極

當勞工進入一家公司服務滿半年或是一年後,就能享有特休假,而特休假的立法精神是為了使勞工能適時釋放工作上的疲勞。有雇主發現員工為了去外交部辦理護照更新手續,而向公司請特休假,於是喊話希望公家機關可以周末營業,引發兩派看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