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媒體人稱遭性騷點名傅崐萁 國民黨:即刻性平調查勿枉勿縱

媒體人再發聲明指遭傅崐萁性騷擾 點名郝龍斌出來說明

投資人別錯過!巴隆點名5大熱門趨勢 專家呼籲:布局宜趁早

2022年那個職務最高薪?這職務首次擠下顧問人員摘冠

104人資學院最新出版《2022-2023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顯示,今年整體產業平均薪資67.7萬元,創七年新高,前三大高薪產業仍是半導體、電信及通訊、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至於今年前五大高薪職務仍由各類工程師包辦,但是非工程類則由藥師99.7萬元居冠,104人資學院總經理花梓馨指出,藥師擠下傳統高度專業的顧問、稽核,是調查以來首見,而醫藥業務殺出重圍,也顯示疫情讓相關從業人員薪情水漲船高。

104人資學院最新出版《2022-2023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是104人資學院連續第八年進行的年度報告,今年度於2022年7/18-10/14針對企業人資及用人主管進行網路問卷調查,今年共計1017家企業參加,涵蓋全市場213個職務代表薪資。

調查顯示,2022年所有產業整體年薪平均67.7萬元,創7年新高;年增2萬元,增幅3.1%,創5年新高。

2022年哪些產業的平均年薪最高?半導體以96.9萬元穩居高薪龍頭,七連霸,其次是電信及通訊業84.1萬元、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82萬元、軟體網路業81.1萬元、光電及光學業79萬元。金融業今年面臨台股交易量年減31%,防疫理賠險衝擊,金融業年薪減降7.9%;電子零組件業受到出現衰退的影響,年薪微降2.6%;營建業則因升息導致房市降溫,年薪也短少1.9%。

花梓馨指出,半導體已連續3~5年大多頭,產業獲利底子深厚,即便今年第二季開始出現晶片過剩的雜音,但人才難尋的議題始終存在,跨國跨業搶才壓力甚深,平均年薪仍笑傲其他產業。

2022年哪些職務的平均年薪最高?前五大高薪職務皆為專業門檻高、需求缺口大的工程師,前五名為類比IC設計工程師136.6萬元、數位IC設計工程師127.5萬元、IC佈局工程師107.8萬元、土木技師/土木工程師102.9萬元、半導體工程師101.3萬元。前五大高薪職務的平均年薪都超過100萬,優於2021年。

非工程職,則以藥師99.7萬元居冠,其次是顧問人員96.3萬元、稽核人員87.8萬元、醫藥業務87.5萬元、軟體專案管理師86萬元。

年薪 工程師

延伸閱讀

年終獎金調查出爐!平均創九年新高 九成六企業都發放

國泰金調查:防疫鬆綁 景氣展望與大額消費意願走升

2022年整體年薪 平均67.7萬元、創七年新高

2022年終獎金行情出爐!企業預期平均1.33個月

相關新聞

工作努力、績效佳薪資卻是全公司最差 頂大畢業的她哀號:我真可笑

許多人努力工作,無非就是為了要提升收入,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一名從頂大畢業的女網友,抱怨說自己明明很努力在工作,到頭來卻發現領的薪資是全公司最差的,感到「難過又生氣」,引發熱議。

他頂大畢業嘆「在中華電信工作被糟蹋」 抱怨內容曝光網罵翻:為啥要有優越感?

不少人都希望可以透過名校光環找到好工作、賺取高薪,讓自己過上好生活。一名自稱頂大畢業的男網友,PO文怒喊「為甚麼要在中華電信裡被糟蹋?」,自認數理邏輯佳,在公司負責幫忙寫程式,卻無法領高薪和升遷,根本是浪費他的青春和智商,引發正反兩派評論。

腳底按摩師晚上兼差「捏壽司」 月入10萬秘訣曝光

一份薪水不夠用嗎?許多上班族力拚「斜槓」同時兼做多份工作!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自己30歲擁有2份工作,白天是腳底按摩師,晚上是壽司師傅,月入10萬,引發網友討論。

缺工衝擊/疫情過 護理師更沒人想做?

上週甫過512國際護師節,今年國內統測衛護類報考人數竟創下14年新低!就連國立大學也在榜上。為何疫情一過,更沒人想做護理師?教育專家與護理界人士坦承,近年台灣護理師荒不但沒改善,還因一些緣由讓年輕人也無心加入。

從《浪姐4》看職場高手生存術:像CEO一樣找對人

綜藝節目《乘風2023》,又稱《浪姐4》再度引發熱點,可說是活生生的職場現形記,與老闆、社畜的生存之道有異曲同工之妙。《遠見》用第一視角透析《浪姐4》比賽,帶你看職場高手如何乘風破浪,同時借重兩岸人力資源專家的市場觀察,洞察企業用人的三大要領和兩個提醒,此外,也進一步融合Google、Meta等企業人才組合的核心思考。

升職調薪2000元被主管狂拗聚餐請客 他拒絕買單遭嗆:領這麼多別計較

在職場上能夠獲得升遷加薪本該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不過卻也有可能是噩夢的開始。有網友提到,自己今年三月被主管提拔升職,但薪水只多了2000元,沒想到此後卻接連好幾次被主管硬拗請客,拒絕的話還被批「做人很不厚道」,感到相當生氣。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