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勞退23K 不如北市中低收入

日本陷入「下流老人」危機,昨立委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關心「高齡貧窮」議題,勞動部長許銘春答詢說,現階段勞保加勞退請領金額中位數為二點三萬元,所得替代率五成八,較OECD國家的平均高,對勞工「有保障」。但台灣老人經濟安全真的有保障?學者認為,須以日本為鑑,加速年金改革與消除職場年齡歧視,並在長照等熟年福利提供更多公共服務,才能避免高齡貧窮。
立委吳玉琴質詢時說,高齡者離開職場後沒收入、或從事收入較低的工作,又遇到醫療照護需求增加、平均壽命增長,貧窮情況比其他年齡層嚴重。她擔憂台灣在疫情後會出現日本的「下流老人」現象,勞工退休後相關給付是否夠用?
許銘春說,勞保老年給付與勞退金加起來的中位數為二萬三○七五元,換算所得替代率有五成八,較OECD國家的平均近五成二高。
增長照等熟年福利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孫友聯說,退休後中位數領二點三萬的勞保加勞退給付,比台北市的中低收入戶收入低一點,但退休後的支出也無法類比。他認為,高齡貧窮牽扯到整體社會救助,因高齡者在醫療服務上需要更多花費;因此除了看勞保、勞退給付等絕對數字,還要看國家能否提供公共服務如長照。
年金改革勢在必行
孫友聯還說,如果有基金破產便會減少,因此年金改革勢在必行。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日本之所以出現「下流老人」現象,便是因進行年金改革、導致年金大幅減少;而日本對高齡就業充滿歧視、導致中高齡者很難找到工作。
消除職場年齡歧視
辛炳隆說,台灣目前六十歲以上民眾多有儲蓄和家人支持,但六十歲以下的民眾,進入職場時台灣經濟已走下坡,未來成為「下流老人」的機會變高。台灣須把日本經驗看成未來的警惕,致力於減少年金改革衝擊和消除高齡就業歧視。
辛炳隆認為,台灣年金改革勢在必行、「愈早改革衝擊力道愈輕」。年金改革不能看勞保的財務自主性、政府的財源也要進來,「財源愈多、愈能推動改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