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警義消搜救新北落水民眾出意外 1消防員溺水送醫搶救不治

中南部仍需注意短延時強降雨 10天後恐又有熱帶擾動、颱風生成

救援遇水庫放水致1民眾、3警消命危?翡翠水庫管理局發聲澄清

使用鼻胃管5大疾病排名 今年第一季失智症上升 健保署:值得關注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4年來,申報鼻胃管病人5大疾病排名沒有變動,但今年1至3月統計,失智症上升至第1,往年未排入前5名的腦梗塞進入第4。健保署表示,排名變化可能受人口老化、季節等因素影響,仍須觀察後續一整年情形。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4年來,申報鼻胃管病人5大疾病排名沒有變動,但今年1至3月統計,失智症上升至第1,往年未排入前5名的腦梗塞進入第4。健保署表示,排名變化可能受人口老化、季節等因素影響,仍須觀察後續一整年情形。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民國113年全國仰賴鼻胃管進食近40萬人,反映高齡社會下,吞嚥困難者日益增加。其中申報鼻胃管病人前5大疾病,分別為腦血管疾病後遺症、失智症、呼吸衰竭、肺炎及其他敗血症。近4年來,5大疾病排名沒有變動。但今年1至3月統計,失智症上升至第1,往年未排入前5名的腦梗塞進入第4。健保署表示,排名變化可能受人口老化、季節等因素影響,仍須觀察後續一整年情形。

健保署今年1至3月統計,申報鼻胃管病人前5大疾病,失智症為第1名,人數2萬9373人,其次為腦血管疾病後遺症2萬9041人、呼吸衰竭1萬7861人、腦梗塞1萬6531人、肺炎1萬2530人,往年未排入前5名的腦梗塞進入第4名。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科長黃瓊萱說,超高齡化社會下,失智者逐漸增加,相對使用鼻胃管人數也增加,但該統計僅今年第一季,很難說趨勢已有改變,但失智者使用鼻胃管情形確實值得關注;腦梗塞進入前5名應有今年1、2月正值冬季的季節性影響,仍須觀察一整年情形。

另,健保署統計,留置鼻胃管年齡分佈,以高齡長者為主,113年來說,61至65歲2萬4420人、66至70歲2萬9462人、71至75歲3萬4721人、76至80歲2萬8900人、81歲以上9萬3784人,人數隨著年齡增加而有上升趨勢。其中留置鼻胃管3個月以上,以81歲以上4萬1453人最多。

健保署統計,113年使用鼻胃管患者所處的醫事機構,以區域醫院人數最多達10萬9117人,其次是醫學中心10萬2318人、居家照護8萬1097人、地區醫院5萬3236人、基層診所2166人。黃瓊萱說,留置鼻胃管患者仍以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居家照護為多,主因是患者常因醫療需求至醫院就醫,病情嚴重時由醫師評估插入鼻胃管,患者出院後可能需要長期臥床,由家屬送至機構居家照護,人數也為之不少。

健保署 失智症 鼻胃管

延伸閱讀

40萬人插鼻胃管 獎勵移除成效差

下午5點以後盡可能避免6種食物 專家說可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

失智初期症狀與老化易混淆 自覺認知退化應當心

飲食和睡眠很重要!下午5點後避吃6種食物降失智症風險

相關新聞

快訊/台鐵二水林內段路基流失雙線不通 數百乘客遊覽車接駁

雲林縣今日上午11時開始豪雨不斷,台鐵二水到林內間(K255+200)受豪大雨影響,下午路線掏空造成雙線不通,下午3時在...

比藥物更有效!醫曝每天「1動作」促進身體代謝 抗癌又控糖

「冷到發抖,讓身體吃點苦」可能成為控糖抗癌新關鍵。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近日在臉書發文,引述最新研究指出:讓身體冷一點、抖一下,竟可能啟動身體代謝系統,喚醒棕色脂肪,讓細胞重新學會「怎麼用糖、怎麼省糖」,不只能降血糖、降血壓,甚至能讓癌細胞「餓死」。

彰化雷雨交加多處淹水 氣象署曝原因:西南風+低壓帶輻合影響

丹娜絲颱風遠離,但彰化今早卻出現驚人雨勢,多個鄉鎮都被列入淹水一級警戒。中央氣象署表示,受到西南風影響,加上大低壓帶輻合...

彰雲投國家級警報響!大雷雨警戒熱區擴大 中南部6縣市慎防致災淹水

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嘉義縣、雲林縣、南投縣、台中市、彰化縣、嘉義市,持續時間至下午2時30分;慎防劇...

強烈雷雨帶往雲林南投移動 彰化5地累積雨量破212毫米

「彰、雲、投,慎防劇烈降雨」。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強烈雷雨帶正往雲林、南投移動中,留意致災性的劇烈降...

彰化雨彈升級大豪雨!北東飆高溫 氣象署示警馬祖今晚丹娜絲進逼

丹娜絲颱風遠離,不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今天表示,周五之前都是受到低壓帶和西南風影響,天氣上變得比較不穩定,尤其中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