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吃保健品?英國最新調查:濫用恐致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英國最新調查發現,許多民眾熱衷服用各類保健食品,但因缺乏專業指導,反而可能引發嚴重健康風險。產品測試機構「Which?」調查逾2,000名英國成年人,結果顯示約四分之三的人習慣服用保健品,其中約五分之一每日服用四種以上。然而,有高達37%的人在開始服用前,未曾諮詢醫師或營養師,也未檢測血液數值,讓專家憂心其健康隱憂。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營養師雷恩(Nichola Ludlam-Raine)表示,未經專業評估自行服用保健品,可能導致維生素或礦物質過量攝取,有些情況甚至危及生命。她指出,保健品還可能與常用藥物發生交互作用,例如肉桂補充劑會加強抗凝血藥物的效力,提高大出血的風險。此外,自行服用保健品恐掩蓋潛在重大疾病徵兆,延誤診斷與治療。
調查也顯示,保健品迷思在年輕族群尤為嚴重。約六分之一、年齡介於18至34歲的受訪者坦言,保健品資訊主要來自TikTok等社群媒體。「Which?」強調,社群平台已成為產品行銷的強大管道,也帶來全新挑戰。
報告中特別點名幾種應謹慎服用的保健品,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6與薑黃素(curcumin)。專家提醒,維生素A每日攝取量不宜超過1.5毫克,孕婦或備孕女性應避免服用,以防肝臟損傷及骨質疏鬆。研究發現,長期過量攝取維生素A會使老年骨折風險上升,甚至可能增加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然而,線上平台仍有單劑量含量超標的產品販售。
維生素B6若每日超過200毫克,可能導致四肢感覺異常(周邊神經病變)。「每日郵報」亦發現部分網購商品,單顆膠囊含量竟超過建議上限的10倍以上。至於薑黃素補充劑,專家警告高劑量可能引發肝毒性,美國統計顯示,薑黃素是導致保健品相關肝損傷最常見的原因,尤其是與黑胡椒混合使用時,黑胡椒會改變薑黃素吸收,等同於服用高達20倍劑量的薑黃素。
報導也提到,近來有藥師呼籲運動族群慎用健身用能量粉,這類產品含高劑量咖啡因,一勺就等同三杯咖啡,長期恐升高血壓、誘發心律不整,危害心血管健康。專家建議,服用保健品前務必諮詢醫師、藥師或營養師,避免盲目跟風或自行配方,以免因小失大。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