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嚼口香糖防胃食道逆流 小心吃錯…這口味竟是地雷

營養學專家洪泰雄說,飯後緩解胃食道逆流,可以咀嚼無糖口香糖加速胃排空,且最好選擇果味或肉桂口香糖,避免薄荷口味,以防賁門括約肌放鬆,胃食道逆流更為嚴重;示意圖。(圖/123RF)
營養學專家洪泰雄說,飯後緩解胃食道逆流,可以咀嚼無糖口香糖加速胃排空,且最好選擇果味或肉桂口香糖,避免薄荷口味,以防賁門括約肌放鬆,胃食道逆流更為嚴重;示意圖。(圖/123RF)

生活壓力大、三餐不定時,或嗜吃刺激性食物,造成飯後常有胃食道逆流情形,甚至出現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的症狀。營養學專家洪泰雄說,飯後緩解胃食道逆流,可以咀嚼口香糖加速胃排空,但有三大黃金法則,第一、口香糖要選擇無糖口香糖,第二、咀嚼時間10至15分鐘不宜過長;第三、最好選擇果味或肉桂口香糖,避免薄荷口味,以防胃食道逆流更為嚴重。

洪泰雄表示,胃食道逆流是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由賁門括約肌,又稱下食道括約肌鬆弛所引起,使胃酸回流至食道,導致灼熱感(火燒心)、胸悶、喉嚨異物感、慢性咳嗽等症狀。

誘發胃食道逆流常見四大因素,第一是飲食習慣,由於高脂肪、辛辣、刺激性或過量飲食,會延長胃排空時間,增加胃內壓,使胃酸更容易逆流。第二、胃內壓過高,如肥胖、懷孕、飯後立即躺下、穿過緊衣物等,會增加胃壓,促使胃酸溢出。第三、賁門括約肌鬆弛,因酒精、咖啡因、吸菸、薄荷、某些藥物會降低賁門括約肌的張力,使胃酸容易逆流至食道。第四、胃排空延遲,當胃動力不足、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導致胃內壓升高所致。

經國際研究證實,飯後咀嚼無糖口香糖可以透過促進唾液分泌、增加吞嚥次數、加速胃排空、提高賁門括約肌張力,幫助減少胃酸逆流至食道的機會,緩解不適感。有助於緩解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洪泰雄建議,飯後30至60分鐘內,咀嚼10至15分鐘,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吞入過多空氣造成脹氣。

不過,選擇口香糖時,應避免含糖的口香糖,因糖分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加重逆流,並避免薄荷口味,因薄荷會放鬆賁門括約肌,讓胃酸更容易逆流,應選擇果味或肉桂口香糖。

最重要的是,減少胃食道逆流仍需搭配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例如避免過量進食、減少高脂肪食物、戒菸、避免飯後立即平躺,才能有效改善胃食道逆流問題。

除了口香糖,其他能促進唾液分泌的咀嚼物可能也有類似效果,但效果強弱不同,如無糖硬糖效果有限,雖能促進唾液分泌,但無法增加吞嚥頻率,且酸味糖果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富含纖維的蔬果效果也有限,如蘋果、胡蘿蔔、芹菜、燕麥片、堅果等,咀嚼過程中能刺激唾液分泌,但纖維過多可能導致胃內壓力上升,影響效果。

至於,咀嚼檳榔、咖啡豆或茶葉都不建議,檳榔會刺激胃酸分泌,且可能導致口腔癌風險,反而加重胃食道逆流,而咖啡豆或茶葉中的咖啡因會放鬆賁門括約肌,反而加重胃酸逆流,不建議作為改善方法。

胃食道逆流 咖啡豆 健康飲食

延伸閱讀

柯震東招認是冰控!吃冰玩「邪門歪道」愛上香菜花生

MLB/爭議判決氣到拿出嘴裡口香糖丟 洋基教頭問裁判需要勇氣嗎?

咖啡配保健品小心營養素白吃了?營養專家教這吃法最NG

蛀牙可以「逆轉」嗎? 專家揭早期齲齒真相:抓住1關鍵時機

相關新聞

獨/員工旅遊住墾丁凱撒疑食物中毒 屏東縣衛生局調查結果出爐!

新北市某公司員工旅遊6月22日入住墾丁凱撒飯店,發生7人疑食品中毒案,屏東縣衛生局上月23日接獲高市衛生局通報後展開調查...

海象不佳影響 小三通金廈航線今上午起停航

受到金廈海域海象不佳影響,金門縣港務處今天上午公告,小三通客運金門水頭至廈門五通航線自08時50分起全面停航,提醒計劃搭...

崩潰!清水服務區遭檢舉清潔員「拿拖把擦桌子」 統一超商回應了

「全台最美服務區」去年與全台消費者正式見面後,立刻受到每天數以萬計過往遊客的青睞,但是日前有民眾拍下,清潔人員竟用拖把拖...

快訊/台鐵二水林內段路基流失雙線不通 數百乘客遊覽車接駁

雲林縣今日上午11時開始豪雨不斷,台鐵二水到林內間(K255+200)受豪大雨影響,下午路線掏空造成雙線不通,下午3時在...

比藥物更有效!醫曝每天「1動作」促進身體代謝 抗癌又控糖

「冷到發抖,讓身體吃點苦」可能成為控糖抗癌新關鍵。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近日在臉書發文,引述最新研究指出:讓身體冷一點、抖一下,竟可能啟動身體代謝系統,喚醒棕色脂肪,讓細胞重新學會「怎麼用糖、怎麼省糖」,不只能降血糖、降血壓,甚至能讓癌細胞「餓死」。

彰化雷雨交加多處淹水 氣象署曝原因:西南風+低壓帶輻合影響

丹娜絲颱風遠離,但彰化今早卻出現驚人雨勢,多個鄉鎮都被列入淹水一級警戒。中央氣象署表示,受到西南風影響,加上大低壓帶輻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