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使用時易跌倒...公廁馬桶坐或蹲 藏安全課題

機場公司在女廁天花板安裝阿摩尼亞及硫化氫氣味偵測感應元件,可監控廁所異味氣體並即時回報打掃,確保洗手間內無異味。記者黃仲明/攝影
機場公司在女廁天花板安裝阿摩尼亞及硫化氫氣味偵測感應元件,可監控廁所異味氣體並即時回報打掃,確保洗手間內無異味。記者黃仲明/攝影

八十五歲的何媽媽有輕度失智,但腿力仍健,平日活動不需要手杖或助行器。她幾年前與家人到桃園角板山行館踏青,在行館入口處公廁使用蹲式馬桶如廁,卻發生跌倒破頭意外,送醫縫了五針。

家人表示,媽媽進廁間幾分鐘後傳出碰撞聲響,等在門外的女兒發現不對,高喊要媽媽開門,開門後發現媽媽後腦不停流血,才發現在裡面跌倒。

桃園市觀旅局專委李復華表示,近年已整修該公廁,增加坐式馬桶,甚至有免治馬桶,因應年長及行動不便者使用需求。

台南七十二歲呂先生五月與妻子出遊,他說,自己體重逾九十公斤,且有三高等宿疾,手腳常乏力,如廁都選擇坐式馬桶,但出遊當天內急且只剩蹲式馬桶,「想不到蹲下去就起不來了」。

「當時我站起來,整個人卻往後仰摔倒在廁所內,全身都沾上排泄物。」呂先生說,因手腳無力,怎麼掙扎都起不來,幸好隔壁有人聽見他慘叫獲救,並緊急買了一套衣褲替換,狼狽不堪。

復健科醫師賴仲亮說,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應該有高齡友善環境。上廁時因為會使用大腿肌肉,但老年人肌肉退化,蹲下去和站起來時,容易因大腿無力或暈眩而跌倒,造成傷害。

目前全國公廁的蹲式馬桶占比百分之四十五點四七,坐式為百分之五十四點五三,但採蹲式、坐式的論戰未曾停歇,如今邁入高齡化社會,公廁馬桶除了衛生顧慮,還有安全風險課題。

內政部統計,截至二○二四年六月底,已有七縣市的家戶老年人口比率超過兩成,邁入「超高齡社會」,依序為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雲林縣、基隆市 、屏東縣、花蓮縣 。

日本的蹲式馬桶正在走入歷史。」日本廁所協會營運委員川內美彥表示,日本比台灣更早步入超高齡社會,加上日本人家庭已全面使用坐式馬桶,因此包含學校在內的公廁,正逐漸汰除蹲式馬桶;東京奧運舉辦前,政府也把東京主要交通場站公廁改為全坐式,避免外國人不習慣用蹲式。

喬安娜剛從加拿大來台灣念書時,完全不知該如何使用公廁的蹲式馬桶,「在加拿大沒看過這種廁所,不清楚要朝哪一邊蹲」,而且周邊常常是濕的,感覺不太乾淨。

公廁馬桶是否該全面改為坐式?官方去年完成兩份民調,與改採坐式的倡議不同調。環境部「公廁民眾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三公廁使用者偏好蹲式馬桶,考慮「不接觸身體,比較衛生」;約三成四偏好坐式,主因是「較省力」。台北市環保局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偏好蹲式居多占五成二,百分之卅七點五偏好坐式。

民間團體呼籲,面對超高齡社會,若要鼓勵長者多外出,公廁的服務品質須提升,蹲或坐式馬桶的比率也該積極改變。

高齡化 日本 廁所 公廁 免治馬桶

延伸閱讀

大巨蛋馬桶都能坐 桃機蹲式不到一成

借鏡日本?國人怕染病 拒用公共免治馬桶

「能不能把女廁馬桶取消」 中國千萬粉絲網紅列出3宗罪

台東820座列管公廁QR Code通報 提升城市形象更便民

相關新聞

獨/員工旅遊住墾丁凱撒疑食物中毒 屏東縣衛生局調查結果出爐!

新北市某公司員工旅遊6月22日入住墾丁凱撒飯店,發生7人疑食品中毒案,屏東縣衛生局上月23日接獲高市衛生局通報後展開調查...

海象不佳影響 小三通金廈航線今上午起停航

受到金廈海域海象不佳影響,金門縣港務處今天上午公告,小三通客運金門水頭至廈門五通航線自08時50分起全面停航,提醒計劃搭...

崩潰!清水服務區遭檢舉清潔員「拿拖把擦桌子」 統一超商回應了

「全台最美服務區」去年與全台消費者正式見面後,立刻受到每天數以萬計過往遊客的青睞,但是日前有民眾拍下,清潔人員竟用拖把拖...

快訊/台鐵二水林內段路基流失雙線不通 數百乘客遊覽車接駁

雲林縣今日上午11時開始豪雨不斷,台鐵二水到林內間(K255+200)受豪大雨影響,下午路線掏空造成雙線不通,下午3時在...

比藥物更有效!醫曝每天「1動作」促進身體代謝 抗癌又控糖

「冷到發抖,讓身體吃點苦」可能成為控糖抗癌新關鍵。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近日在臉書發文,引述最新研究指出:讓身體冷一點、抖一下,竟可能啟動身體代謝系統,喚醒棕色脂肪,讓細胞重新學會「怎麼用糖、怎麼省糖」,不只能降血糖、降血壓,甚至能讓癌細胞「餓死」。

彰化雷雨交加多處淹水 氣象署曝原因:西南風+低壓帶輻合影響

丹娜絲颱風遠離,但彰化今早卻出現驚人雨勢,多個鄉鎮都被列入淹水一級警戒。中央氣象署表示,受到西南風影響,加上大低壓帶輻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