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宅醫療科技願景與行動 吳誠文:利用創新科技克服醫療飽和問題

行政院推動的在宅醫療計劃,主導規劃的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今天到行政院舉行記者會,說明國科會規劃2026年起推動「在宅醫療科技願景與行動」內容,以及在宅醫療計劃預期的成果,吳誠文表示,台灣內需市場可促進醫材及生技醫藥產業快速發展,未來也會有相關補助案。
吳誠文說,「在宅醫療科技願景與行動」共有3大重點,首先是落實跨部會協作機制,利用科技創新應用照顧國民,以AI優化整體醫療量能,讓少數醫護人力可以照顧更多民眾,並提升醫療水準,以及發展主權AI建置基盤,讓全國醫療網絡更為健全,未來衛福部、經濟部以及數發部將扛起這個重要責任,以期進入高齡化社會後,不僅不會遭遇醫療院所飽和問題,反而有機會提高醫療水準,產業發展也能擴及國際性的醫療產業。
吳誠文舉例,有些居住在偏鄉、罹患慢性病的民眾,每三個月就需要長途跋涉、耗費一整天回診,家人也得陪病,耗費很多人力,但未來如果透過視訊及生理資訊檢測工具,了解病人現在的狀況,醫生便可遠距開處方;另醫學中心也可與在地診所合作,也許診所醫師提著筆電就可到民眾家裡看診。另外,透過結合AI的服務型機器人,協助臥病在床的病人翻身、扶他坐起來等,或者具備溝通能力的機器人,可連線到外面求救等功能,這都是台灣產業目前就有能力做的事情。
【2025報稅季來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