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醫師加班費節稅 洪子仁:加班時數上限占比應逾50%

繼護理人力流失後,急診、神經科等科別醫師也傳出離職潮,讓台灣醫療環境更陷困境。為了留住醫院醫師人力,據了解,總統賴清德成立的健康台灣委員會上月指示,衛福部應針對醫師加班費給予所得稅節稅進行討論。衛福部健保署今上午首度召開會議,邀集醫界進行研議。
參與會議的社區醫院協會榮譽理事長謝文輝說,今天會議感受到政府對急重症科別醫師的重視,各界於會中達成共識,應給予醫師加班費節稅,但是否需設定加班延長工時的占率上限,或採核實方式,只要是加班費都列入,還需衛福部健保署、財政部賦稅署進一步討論。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近日醫院急難重醫師人力不足,年輕醫師不願意投入急難重科別,醫院的醫師離開醫院體系主治醫師大量流向診所,背後反應出的醫師結構性問題,與不合理的稅負制度密切相關。
洪子仁說,現行制度下,醫院主治醫師幾乎全數收入列為薪資所得,最高稅率可達40%;反觀診所醫師扣除營運成本後再課稅,稅負差異明顯,導致人才離開醫院體系。且醫院主治醫師長年承擔夜間值班、創傷重大手術與急重難罕症照護,平均每周工時高達70至100小時,遠超過一般受薪階級職工,但其「加班費」卻與薪資一併課稅,無法反映超時勞動的特殊性與貢獻。
今天會議對於如何計算醫師加班費給予節稅提出許多版本,洪子仁指出,包括以醫師每月加班時數100小時為上限,如主治醫師年收入約有17萬至36萬元免稅,節省稅率約6%至12%,預估每年稅收約少30億元,但部分急重症科別每月加班時數遠超過100小時,容易出現不公平;因此有人提案以加班時數一定比率作為上限,因為如果沒有上限,容易出現浮濫申請問題。
洪子仁認為,依勞基法規定,勞工一周工時為40小時,一個月約4周為160小時,另加班節稅上限為46小時,占比約近30%,若為體諒醫師辛勞,加班及值班時數上限占總工時不應低於50%,以多增加誘因,減少醫院醫師往基層醫療流動的速度。
洪子仁說,為了避免加班費浮報,希望明確規範加班費計算項目,包括夜間門診、假日看診、急診手術、假日巡房、災害期間出勤、醫院評鑑會議等,確保符合實際醫療現場需求。
呼籲政府應比照警消、軍人等特殊職業,對醫院執業醫師的值班費與加班費提供稅務減免。洪子仁說,這不僅是對醫師勞動價值的基本尊重,更是保障全民就醫權益,避免醫院醫師流向診所造成結構性失衡的關鍵。醫院醫師是台灣急重症醫療的最後一道防線。唯有創造合理制度,才能留住人才,維護醫療量能,守護全民健康。
洪子仁說,我們須面對當照顧急重症的醫師一個個離開醫院,最終受到影響的,是整體醫療體系,更是每一位病人。因此,肯定政府正視這項長年未解的制度不公,給予醫師一個合理工作的環境,給台灣社會一個可長可久的健康保障。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支持衛福部健保署在這個關鍵的人才流失時間點上,研議針對醫院主治醫師的加班費與值班費提供合理節稅待遇。醫師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不應成為不合理稅制下的犧牲者,唯有調整合理的稅負制度才能讓更多的醫院醫師願意留在第一線,繼續為民眾的健康而打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