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申請保護令...吳婉君傳復合趙駿亞 專家揭施暴者常見模式

藝人吳婉君與趙駿亞交往,於今年傳出吳遭趙施暴,吳因此提告並申請保護令,並強調「不復合、不撤告」,近期傳出兩人再次復合。台安醫院精神科醫師許正典指出,遭暴力對待者不斷與施暴者復合,在臨床上非常常見,施暴者為維持關係常合理化自身的行為,受害者常因不忍心,又再次回到施暴者身旁。
許正典說,受到家暴者走到申請家暴令這一步時,往往都是身心已不堪暴力或精神折磨,希望不再繼續處在可能受暴的環境中,但是施暴者還是會希望要維持與受害者的關係,開始嘗試用一些說法「合理化」自己的作為來挽回伴侶。例如:「我平常不會這樣,是你『戳到我的點』,我才變得比較不理性,你不要這樣做就好」等。
許正典說,施暴者合理化自身行為的說法,會讓受害者產生「投射性認同」開始出現「他其實沒那麼差」、「是因為自己戳到對方」才讓施暴者出現暴力行為,當受害者出現這類想法時,就有可能重新與施暴者復合。
但依臨床經驗,許正典說,施暴者如果沒辦法將心比心,或是真正地長出同理心,或是面對自身的情緒問題,未來是很難合理對待伴侶。他也提醒,生活會遇到非常多的課題,兩人都需要具備能力處理,生活絕對不能只靠「相愛」,相處是充滿各種情境的。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說,伴侶之間若發生衝突,甚至出現暴力事件,再犯機率不小,施暴者如果沒有學習解決自身情緒的方式,只要被刺激,內心想透過暴力解決的意圖就會出現,而施暴者自知不能用暴力處理,但內心仍無法壓抑,此時就會變成不斷在「忍耐」,等到忍不住難保又是出拳動手。
陳質采說,每個人對關係的考量不一樣,有的人會想離開這段關係,有的人只是不喜歡這項行為,因此需要的支持不同,但可以考慮如伴侶治療、關係治療等專業管道協助。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