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百合颱風最快今生成 吳德榮:歐洲模式模擬19日熱帶系統登陸台灣

川普對加課高關稅 道瓊下跌280點 史指本周走低

COVID重症死亡創單週新高 30多歲男併發腦炎亡

疾管署今天表示,研判COVID-19疫情已提早到達高峰,但上週新增25例死亡、166例重症,均為今年單週新高,且有30多歲男併發腦膜腦炎2度進加護,為今年最年輕死亡個案。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今天在例行疫報表示,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6月1日至7日門急診就診共7萬182人次,增幅較先前1週大幅減緩,且急診就診人次已下降,評估疫情已達高峰;不過6月3日至9日,新增166例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25例本土病例死亡,均為今年單週新高。

死亡個案中,包含今年最年輕死亡個案。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性,沒有潛在疾病,從沒接種任何COVID-19疫苗。5月下旬出現喉嚨痛、全身痠痛等症狀,在家使用快篩檢驗發現COVID-19陽性,就醫後醫師懷疑其有心肌炎狀況,收治加護病房,但個案因個人因素選擇出院返家休養。

林詠青表示,個案因症狀未改善,3天後再次急診,且已出現精神狀況有改變,診斷為COVID-19感染併發腦炎,使用呼吸器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後來又併發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給予抗病毒藥物和單株抗體治療後,病況持續惡化;住院約10天後,於6月上旬死亡,死因為COVID-19併發腦膜腦炎重症。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COVID-19雖較預估提前抵達高峰,研判流行期將提早結束,惟仍須觀察後續疫情變化;且第23週50至64歲及65歲以上住院人次,分別為68及426人次,較前1週上升51.1%及6.2%,近期仍持續上升,顯示50歲以上COVID-19中重症風險持續。

疾管署提醒,國內COVID-19重症和死亡病例數仍增加,50歲以上住院人次亦呈上升趨勢,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如出現重症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等,務必立刻就醫。

疫情 死亡 COVID-19

延伸閱讀

今年最年輕!3旬男感染新冠 二度進出加護病房救不回

腸病毒疫情反常!羅一鈞示警1型別流行 威脅新生兒生命

新冠高峰提早報到!上周七萬人就醫 重症與死亡案例攀升

「很多人撐不住」急診不只出走 專家嘆:年輕人走光、醫平均年齡增加

相關新聞

海象不佳影響 小三通金廈航線今上午起停航

受到金廈海域海象不佳影響,金門縣港務處今天上午公告,小三通客運金門水頭至廈門五通航線自08時50分起全面停航,提醒計劃搭...

崩潰!清水服務區遭檢舉清潔員「拿拖把擦桌子」 統一超商回應了

「全台最美服務區」去年與全台消費者正式見面後,立刻受到每天數以萬計過往遊客的青睞,但是日前有民眾拍下,清潔人員竟用拖把拖...

快訊/台鐵二水林內段路基流失雙線不通 數百乘客遊覽車接駁

雲林縣今日上午11時開始豪雨不斷,台鐵二水到林內間(K255+200)受豪大雨影響,下午路線掏空造成雙線不通,下午3時在...

比藥物更有效!醫曝每天「1動作」促進身體代謝 抗癌又控糖

「冷到發抖,讓身體吃點苦」可能成為控糖抗癌新關鍵。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近日在臉書發文,引述最新研究指出:讓身體冷一點、抖一下,竟可能啟動身體代謝系統,喚醒棕色脂肪,讓細胞重新學會「怎麼用糖、怎麼省糖」,不只能降血糖、降血壓,甚至能讓癌細胞「餓死」。

彰化雷雨交加多處淹水 氣象署曝原因:西南風+低壓帶輻合影響

丹娜絲颱風遠離,但彰化今早卻出現驚人雨勢,多個鄉鎮都被列入淹水一級警戒。中央氣象署表示,受到西南風影響,加上大低壓帶輻合...

彰雲投國家級警報響!大雷雨警戒熱區擴大 中南部6縣市慎防致災淹水

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嘉義縣、雲林縣、南投縣、台中市、彰化縣、嘉義市,持續時間至下午2時30分;慎防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