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樋口飯糰再爆糾紛 女房東斷牙曝傷勢…赴檢提告嗆「你死定了」

以色列轟炸伊朗重水反應爐!德黑蘭空襲以醫院釀「嚴重毀損」傷亡不明

COVID重症死亡創單週新高 30多歲男併發腦炎亡

疾管署今天表示,研判COVID-19疫情已提早到達高峰,但上週新增25例死亡、166例重症,均為今年單週新高,且有30多歲男併發腦膜腦炎2度進加護,為今年最年輕死亡個案。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今天在例行疫報表示,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6月1日至7日門急診就診共7萬182人次,增幅較先前1週大幅減緩,且急診就診人次已下降,評估疫情已達高峰;不過6月3日至9日,新增166例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25例本土病例死亡,均為今年單週新高。

死亡個案中,包含今年最年輕死亡個案。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性,沒有潛在疾病,從沒接種任何COVID-19疫苗。5月下旬出現喉嚨痛、全身痠痛等症狀,在家使用快篩檢驗發現COVID-19陽性,就醫後醫師懷疑其有心肌炎狀況,收治加護病房,但個案因個人因素選擇出院返家休養。

林詠青表示,個案因症狀未改善,3天後再次急診,且已出現精神狀況有改變,診斷為COVID-19感染併發腦炎,使用呼吸器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後來又併發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給予抗病毒藥物和單株抗體治療後,病況持續惡化;住院約10天後,於6月上旬死亡,死因為COVID-19併發腦膜腦炎重症。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COVID-19雖較預估提前抵達高峰,研判流行期將提早結束,惟仍須觀察後續疫情變化;且第23週50至64歲及65歲以上住院人次,分別為68及426人次,較前1週上升51.1%及6.2%,近期仍持續上升,顯示50歲以上COVID-19中重症風險持續。

疾管署提醒,國內COVID-19重症和死亡病例數仍增加,50歲以上住院人次亦呈上升趨勢,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如出現重症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等,務必立刻就醫。

疫情 死亡 COVID-19

延伸閱讀

今年最年輕!3旬男感染新冠 二度進出加護病房救不回

腸病毒疫情反常!羅一鈞示警1型別流行 威脅新生兒生命

新冠高峰提早報到!上周七萬人就醫 重症與死亡案例攀升

「很多人撐不住」急診不只出走 專家嘆:年輕人走光、醫平均年齡增加

相關新聞

冰箱裡不能沒它!高麗菜含「特別成分」超護身 醫師推5煮法輕鬆上桌

高麗菜價格親民、料理多變,是台灣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常見食材。而在營養醫學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劉博仁醫師,更公開表示自家冰箱幾乎全年備有高麗菜,不只是因為好保存、好烹煮,更重要的是它對人體健康益處多多,尤其在保護腸胃與抗癌方面展現功效。

午後雷陣雨開炸 8縣市慎防大雨雷擊及強風

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今天中南部、花蓮及台東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注意雷擊...

阿嬤碎念不入座、遊覽車被驅離 狂美交響管樂團團長怒:不去屏東了

狂美交響管樂團14日赴屏東演藝廳首演「宮崎駿動畫配樂2」音樂會,席間兩名觀眾在遲到入場後,其中的一名女性長輩因為座位未與同行者連號,拒絕入坐,讓團長謝韋民氣到中斷表演

全身痠痛如遭輾壓…女大生因「慢性發炎」長期受苦 醫揭4元凶

一名年輕女大學生長期出現全身痠痛、無力與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曾多次就醫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在長輩的建議下接受功能醫學評估後,才發現問題可能源自於體內「慢性發炎」。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久坐不運動與高糖飲食,都是導致慢性發炎的關鍵因素。

影/北捷板南線車門異常…調整班距 轉乘站月台爆滿人潮 民眾罵翻了

北捷板南線今早8時左右發生列車異常狀況,影響班距運行,由於正值上班及上學的尖峰時間,除了轉乘的站點的月台層塞滿人潮外,一...

要出梅了?粉專:今午後雷雨近期最旺盛 周三起進入標準夏天

今天出門要帶傘。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氣象署最新預報顯示,今天台灣上空大氣環境極度不穩定,各地準備交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