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何時停戰?伊朗向以色列開出明確條件:絕不在炮火下談判

「樋口飯糰」衝突原因曝光!房東被控踹門摔物 反批闆娘夫婦惡意不繳租

總冠軍賽G5哈利伯頓僅得4分 威廉斯飆新高40分雷霆搶先聽牌

每3孕婦有1位逾34歲 高風險產前遺傳診斷補助最多8500元

國健署補助高齡孕媽咪產前遺傳診斷,最高8500元。本報資料照片
國健署補助高齡孕媽咪產前遺傳診斷,最高8500元。本報資料照片

晚婚、遲育已是普遍現象,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女性首次生育平均年齡為31.43歲,35歲以上占32.44%。高齡生育愈來愈常見,隨之而來的是併發症風險,國健署呼籲「適齡生育早規畫」,可善用政府補助的產前遺傳診斷檢查,最多補助8500元。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林真夙表示,自103年起,提高產前遺傳診斷(羊膜穿刺)補助費,從最高2000元提高為5000元,呼籲高齡或高風險孕婦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檢查。其檢查目的為及早發現胎兒的異常,預測胎兒健康情形,檢查的正確率高於99%。

林真夙指出,政府目前補助每位孕婦14次產前檢查外,另針對34歲以上、本人或配偶罹患或家族有遺傳性疾病、曾生育過異常兒、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之危險機率大於1/270、經超音波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或胎兒疑似基因疾病等高風險孕婦,提供產前遺傳診斷(羊膜穿刺)費用。

「每案最高5000元補助,若為低收入戶或優生保健資源不足地區的民眾,另額外再補助採檢費用3500元,每案補助最高8500元。」由產檢醫院直接協助孕婦申請和扣除補助費用,孕婦無須額外申請。林真夙說,符合產前遺傳檢查補助條件的民眾,可多加利用,及早篩出異常、做好優生保健工作,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遺憾及負擔。

國健署統計,113年高危險群孕婦利用政府補助產前遺傳診斷共計3萬1014案,經產前遺傳診斷發現有異常情形者共1079案,其中又以唐氏症居多。而在所有接受補助的高危險群孕婦當中,有2萬7571案為34歲以上懷孕婦女,占比88.9%;經產前遺傳診斷發現有異常情形者共806案,異常率約2.9%。

依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資料指出,高齡孕婦與年輕孕婦相比,其妊娠併發症與胎兒異常風險顯著升高。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高齡孕婦較易出現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難產等風險,而新生兒低出生體重、早產或染色體異常、其他先天缺陷的機率也會提升。

黃建霈呼籲,有些疾病在照超音波時,也不一定會發現,而高層次超音波主要是判斷「胎兒身體結構」是否正常。超音波無法取代羊膜穿刺檢查,如果是高齡孕婦、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因藉由產前遺傳診斷有無唐氏症或其他染色體異常,確保媽媽及寶寶的健康。

風險 生育 孕婦

延伸閱讀

腸病毒疫情反常!羅一鈞示警1型別流行 威脅新生兒生命

灰濛濛罩不住…比PM2.5危害更深的PM0.1 小心全身遭殃

劉品言宣布懷孕!北影史上首位孕婦主持人:7月挺巨肚上場

韓劇呈現產後大出血威脅 醫:預防用藥是關鍵防線

相關新聞

全身痠痛如遭輾壓…女大生因「慢性發炎」長期受苦 醫揭4元凶

一名年輕女大學生長期出現全身痠痛、無力與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曾多次就醫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在長輩的建議下接受功能醫學評估後,才發現問題可能源自於體內「慢性發炎」。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久坐不運動與高糖飲食,都是導致慢性發炎的關鍵因素。

影/北捷板南線車門異常…調整班距 轉乘站月台爆滿人潮 民眾罵翻了

北捷板南線今早8時左右發生列車異常狀況,影響班距運行,由於正值上班及上學的尖峰時間,除了轉乘的站點的月台層塞滿人潮外,一...

要出梅了?粉專:今午後雷雨近期最旺盛 周三起進入標準夏天

今天出門要帶傘。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氣象署最新預報顯示,今天台灣上空大氣環境極度不穩定,各地準備交手...

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43年居首 自殺隔14年再上榜

衛福部昨公布一一三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四十三年位居首位,去年共有五萬四○三二人死於惡性腫瘤,平均每九分四十五秒就有一...

求善終、生死兩相安 醫師:做好安寧醫療四大人生課題

人生的終站是死亡,要如何面對,許多人都還沒有做好準備。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是針對末期病人的醫療服務,台大醫院金山分院...

睡夢中驚醒!花蓮5:07發生規模4.2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10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花蓮今清晨5時07分發生規模4.2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地震深度14.6...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