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醫院神經科主治醫流失中 學會:問題累積到撐不下去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鄭建興表示,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沒有住院醫師,神經科主治醫師要輪班又要看診,人力流失情況嚴重,「這問題不是最近爆出來,是累積到撐不下去,才讓大家知道。」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鄭建興表示,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沒有住院醫師,神經科主治醫師要輪班又要看診,人力流失情況嚴重,「這問題不是最近爆出來,是累積到撐不下去,才讓大家知道。」本報系資料照片

嘉義長庚宣布晚間10時至隔日7時,限縮腦中風病患收治,爆出國內神經內科醫師困境。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鄭建興表示,神經內科醫師壓力程度不比急診低,急診醫師採3班制輪班,神內醫師卻必須連續值班,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沒有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要輪班又要看診,人力流失情況嚴重,「這問題不是最近爆出來,是累積到撐不下去,才讓大家知道。」

鄭建興表示,神經科醫師流失情況與急診類似,急重症醫療環境高壓,醫師必須付出很多時間,以腦中風為例,醫師必須24小時整備,病人沒到醫院之前就要做好準備,病人一抵達醫院需要馬上評估需要哪些治療,且急診醫師輪班8小時或12小時後就可下班,但「神經科醫師白天看門診,晚上要值班,隔天一早又要看門診。」幾乎無法休息。

「神經科值班醫師壓力大、付出多,短時間也許還好,長時間沒人能負荷。」鄭建興指出,大醫院人力充足,可減少值班情況,但規模較小的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每家醫院只有2、3位神經科醫師,每兩三天就要輪一次班,學會提出區域聯防觀念,希望由區域內醫院輪流負責中重症照顧,其他醫院不必值班,避免讓單一醫院承擔過重責任,降低臨床醫師壓力。

鄭建興說,近年中風治療進展快,過去病人送至醫院,只能在急診等待住院,現在則要立即啟動評估、治療,視病情決定是否實施取栓術,或施打血栓溶解劑,這讓第一線醫師壓力很大;外科系醫師手術治療費給付高,神經科醫師不是直接手術,而是做診斷、僅少數醫師可執行取栓術,透過治療獲得的收入,與外科系相比「差很多」。

「神經科醫師付出這麼多時間,得到收穫卻有限。」鄭建興表示,神經科醫師與急診醫師類似,執行手術情況少,因此收入受限,又要面對值班壓力,神經科醫師年輕時有體力、有拼勁,到一定年紀就離去,「地區醫院、區域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流失情況嚴重,為減輕值班壓力,許多中生代醫師,選擇至基層開業。」小規模醫院神經科醫師本就有限,哪怕只是流失一兩位,整系統都會受到影響。

鄭建興表示,年輕神經科醫師,看資深醫師做得這麼辛苦,若制度與給付沒有獲得改變,未來神經科醫師招募情況一定會受影響,「值班壓力這麼大,年輕醫師選擇時也會擔心」,政府應設法避免年輕醫師都往輕症科別流失,除調整健保給付外,也建議落實區域整合,減輕第一線值班壓力。

醫師 腦中風 壓力

延伸閱讀

嘉義長庚限縮腦中風收治 健保署:7月起調升取栓評估費

嘉義長庚晚間限收腦中風 醫師工會嘆政府撒錢沒反應

嘉義長庚限縮收治中風患者 兩大學會7點聲明籲政府重視

嘉義神經科醫師真的崩盤了 醫示警下一波恐是這些區域

相關新聞

冰箱裡不能沒它!高麗菜含「特別成分」超護身 醫師推5煮法輕鬆上桌

高麗菜價格親民、料理多變,是台灣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常見食材。而在營養醫學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劉博仁醫師,更公開表示自家冰箱幾乎全年備有高麗菜,不只是因為好保存、好烹煮,更重要的是它對人體健康益處多多,尤其在保護腸胃與抗癌方面展現功效。

午後雷陣雨開炸 8縣市慎防大雨雷擊及強風

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今天中南部、花蓮及台東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注意雷擊...

阿嬤碎念不入座、遊覽車被驅離 狂美交響管樂團團長怒:不去屏東了

狂美交響管樂團14日赴屏東演藝廳首演「宮崎駿動畫配樂2」音樂會,席間兩名觀眾在遲到入場後,其中的一名女性長輩因為座位未與同行者連號,拒絕入坐,讓團長謝韋民氣到中斷表演

全身痠痛如遭輾壓…女大生因「慢性發炎」長期受苦 醫揭4元凶

一名年輕女大學生長期出現全身痠痛、無力與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曾多次就醫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在長輩的建議下接受功能醫學評估後,才發現問題可能源自於體內「慢性發炎」。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久坐不運動與高糖飲食,都是導致慢性發炎的關鍵因素。

影/北捷板南線車門異常…調整班距 轉乘站月台爆滿人潮 民眾罵翻了

北捷板南線今早8時左右發生列車異常狀況,影響班距運行,由於正值上班及上學的尖峰時間,除了轉乘的站點的月台層塞滿人潮外,一...

要出梅了?粉專:今午後雷雨近期最旺盛 周三起進入標準夏天

今天出門要帶傘。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氣象署最新預報顯示,今天台灣上空大氣環境極度不穩定,各地準備交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