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人力崩盤 醫師稱「全國性現象」 曝內幕原因

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任黃彥筑於醫院間聯繫群組,發訊息指「各大醫院神內(神經內科)崩盤」,被解讀反映人力短缺,他昨澄清是談論病患分流;不過有急診醫師直言,確有人力不足,源於腦中風患者擴大採「動脈取栓」方式,患者大量增加。
據了解,黃彥筑前天下午在雲嘉南地區醫院對腦中風患者的連繫平台群組傳訊息,列出許多不收治病人的相關條件,並說「非常抱歉,措施非嘉長獨善其身,而是重症醫療崩盤的下下之策,感佩還留在重症最前線的各位,也請帶回給各醫院高層和政府高層,正視腦中風醫療崩壞,善待願意留下的各位!」
黃彥筑昨透過院方公關解釋,訊息是希望如果有急性腦中風患者要轉過來,要先做一個初步評斷,避免送過來的病人反而排擠掉需要合適療程的病患。
嘉義縣盤點縣內有11名神內醫師、嘉市則有31名,縣市衛生局皆稱未傳出人力不足狀況,並表示,該訊息是希望珍惜急重症醫療資源,做初步的篩選、診斷,不要將輕症也後送至重症單位,可能會影響到重症醫療。
對於黃彥筑指「各大醫院神內崩盤」,嘉義基督教醫院急診部主任蘇詠程說,相信確有此情況,以往腦中風黃金治療期大概4.5小時內注射血栓溶解劑,前年起擴大使用「動脈取栓」方式,讓黃金治療時效拉長到24小時,令可能做治療的患者大量增加,工作量相對暴增。
蘇詠程直言,腦中風患者須先以腦部灌流的電腦斷層,來評估是否適合做取栓手術,結果很多患者並不適合取栓,但光這項評估就是一個負荷,神內醫師半夜值班也很辛苦,隔天仍有既定門診,負擔加重許多,嘉義長庚能24小時進行取栓,對於人力不足更有感,應是主要希望患者能做好評估,減少本來就不適合取栓的病人。
聖馬爾定神經內科主任陳建中說,7月起該科僅剩2名專任、1名兼任主治醫師,因人力困窘,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處理包括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評估轉介動脈取栓術,只能提供平日上班時間及部分假日時段的緊急會診,期待衛福部、神經學會、腦中風學會協助,緩解神經內科過勞崩壞的情況。
南市永康奇美醫院表示,神經內科目前有14名主治醫師及5名住院醫師,神內人力不足是全國性現象,目前永康奇美住院醫師持續積極補足中,整體人力緊湊但仍能維持正常運作。
台南神經內科執業醫師85人,南市衛生局表示,2022年10月由成大醫院醫師宋碧姍領軍,結合相關團隊建置「大台南地區急性中風病患轉診系統(EVTTS)」,透過精準判斷急性缺血性中風病患是否屬於大血管阻塞,並快速轉送至具動脈血栓取栓(EVT)能力的收治醫院,目前加入網絡可提供取血栓的雲嘉南、台中地區共計有17家醫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