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場鬆綁 觀光署開放無痕露營

國內有一九○五家露營場,合法率不到一成。為此,觀光署修正「露營場管理要點」,放寬一公頃以下小型營地,從原本只有十分之一土地可以露營,即日起剩餘十分之九可做無痕露營。觀光署表示,修正規定後,所有小型業者都受益,有助輔導業者合法化。
觀光署二○二二年公布「露營場管理要點」,由於一公頃以上的露營場涉及用地變更,因此國內露營場規模大多約六六○平方公尺,不到一公頃,且多位於農業或林業用地。
據規定,一公頃以下小型露營場,其總面積的十分之一可拿來使用,其中的百分之卅、約兩百坪用來規畫營位設施、管理室、衛生設施等,業者能使用的空間十分有限。
觀光署統計,截至今年六月二日,全國有一九○五家露營場,高達一七○六家不合法,僅一六一家合法,另有卅八家位於環敏區,其中,苗栗縣違法露營場最多,數量高達四一七家,南投縣次之有四○四家,新竹縣有二六五家排名第三。
申請合法化進度部分,第一階段全國共有七八四家申請,二七三家通過第一階段許可,最後僅卅九家通過第二階段登記。
觀光署日前修正「露營場管理要點」,重新定義「露營設施」,放寬原本不能使用的十分之九土地,未來可做無痕露營,也就是帳棚下方不可有木棧板或鋪碎石,民眾紮營後,隔日拔釘離開,不影響任何土地上設施、不開挖整地、不影響地形地貌等。
觀光署景區發展組組長林秀霞表示,修正規定後,整個露營場內都允許露營活動,但露營車不算在無痕露營的範圍,露營車領有牌照、受到監理,進去場地就要開發、鋪路,如此便違反農地相關政策,只能被視為「固定營位」;另外,民眾雖可將自用的露營車停放在一般停車場,但不可從事露營活動。
針對可能出現「假無痕、真固定」的違法露營場部分,林秀霞指出,若有涉及違反非都土地容許使用的事實,可針對土地使用管理規,以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國有財產法、森林法、建築法、水土保持法等相關法令開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