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關稅矛頭指向日本?川普38年前專訪遭挖出 曾怒控「掠奪美國財富」

準颱風薇帕預估周末來襲 賴清德第七講不去花蓮了

中南部雪上加霜!神經內科住院醫「招51人來38人」 嘉義長庚限縮收腦中風患者

灣腦中風會理事長陳龍表示,今年神經內科招收住院醫師容額為51人,初期僅招募到38人,中南部招生又特別差,造成雪上加霜、惡性循環。本報系資料照片
灣腦中風會理事長陳龍表示,今年神經內科招收住院醫師容額為51人,初期僅招募到38人,中南部招生又特別差,造成雪上加霜、惡性循環。本報系資料照片

嘉義長庚是雲嘉南地區腦中風動脈取栓患者的最後後送中心,如今卻要求每晚10時至隔日上午7時,限縮收治腦中風患者。台灣腦中風會理事長陳龍表示,神經內科住院醫師今年預計招收51人,剛開始只來38人,中南部特別差,學會今晚將與雲嘉南6位醫師舉行緊息視訊會議,了解需求,若涉及建議事項將交由衛福部協助。

衛福部健保署為照顧腦中風患者,近年來陸續放寬腦動脈取栓、靜脈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時間、適用對象,並提高健保給付,但治療每位患者都需耗用大量醫師心力,隨著患者人數增加,幾乎所有大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都須在急診待命,以便患者到達急診後就能立即評估,甚至在人力不足的醫院,醫師須一邊看門診、一邊急診待命,長期下來,承受很大的壓力。

陳龍說,若依目前情形,一個晚上常需評估三名患者,許多神經內科醫師平均執業年齡都滿大的,當整夜值班完全不用睡覺,隔天白天又有門診,對於一名50歲以上的醫師來說,體力的負荷相當沉重,「有時候這不是給錢,大家就願意做」。當嘉義長庚神經內科醫師發出此訊息,感覺醫師是已經「燃燒殆盡」了。

陳龍指出,以北區來說,可以為腦中風患者進行動脈取栓的醫院,包括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共有18家,而雲嘉南地區靠近北邊有有雲林台大醫院、嘉義長庚、柳營奇美,南邊有成大醫院、奇美醫院,但神經內科醫師除了救治腦中風,還有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動作障礙等患者需要照顧。

陳龍指出,但今年神經內科招收住院醫師容額為51人,初期僅招募到38人,中南部招生又特別差,造成雪上加霜、惡性循環。不少住院醫師甚至訓練完就去開業,過去就曾有醫學中心醫師,其該屆只有一個人留下來當醫院的醫師,再不改善,「未來照顧你的醫師會比你更老」。

陳龍說,雲嘉南只是其中一個地區,除了雙北、高雄神內醫師較沒有問題外,像屏東、花蓮 、台東等地,醫師量也不太夠,因此,學會今晚就會跟雲嘉南地區的6名醫師盡快視訊開會,看有沒有可以幫忙的地方,會後也會提出相關建議要求衛福部協助,甚至不排除召開公聽會。

台灣神經重症學會理事長鄭建興說,這是全台灣的問題且這不是單一科別的問題,是整個急重症都有關係、都有影響,主要是台灣目前急重症醫師相對勞力付出跟所得差距太大,必須用健保去通盤考量,從根本去解決,只能這樣,否則轉診等措施幫助不大,需要衛福部出面處理。

醫師 醫學中心 衛福部 腦中風 患者

延伸閱讀

「很多人撐不住」急診不只出走 專家嘆:年輕人走光、醫平均年齡增加

腦中風取栓救命陷困境!神經科、急診人力吃緊 醫曝急診壅塞「增1類患者」

急診醫師斷崖式流失 醫界更憂平均年齡升

醫療環境惡化醫師人力短缺?嘉義長庚神內主任:簡訊只是談分流的重要

相關新聞

人妻憂「先生無法斷奶影響母乳營養」 醫正經回應:記得消毒就好

近日一則關於母乳哺餵的趣味提問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一位人妻向婦產科名醫蘇怡寧私訊詢問「老公一起吸母乳會影響母乳成分嗎?」,蘇醫師以一句「不會啊,記得乳頭消毒就好」作答,不僅讓人妻安心,也讓網友笑稱「好深奧的話題!學到知識了」。

準「薇帕」颱風上午8時生成 周末可能致台灣豐沛水氣

熱帶低壓今天上午8時形成,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就是未來的準第6號颱風薇帕,預計周六通過巴士海峽機率最高,通過時...

最大震度3級!台灣南部海域21:58發生規模4.8地震 2縣市有感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108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台灣南部海域今晚9時58分發生規模4.8地震,地震深度29.4公里。各地最大震...

台鐵西勢-南州站間號誌故障 雙向列車延誤

台鐵南迴線西勢至南州列車今下午4時04分受到號誌故障影響,列車有延誤情形。根據台鐵官網指出,受到潮州站號誌故障影響,上下...

上班族吃超商怎麼選? 譚敦慈讚這「抗癌組合」:WHO也推薦

許多上班族三餐靠超商解決,雖然方便,但也擔心營養不均。對此,「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她的超商健康吃法,並推薦兩款自己經常選購的組合餐:一是「地瓜+蛋+豆漿」,二是「毛豆+玉米」,其中「毛豆+玉米」更是獲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抗癌組合。

博愛座拍板改名優先席 北捷曝下一步

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將博愛座改為優先席,適用對象也從老弱婦孺改為有實際需求者,相關大眾運輸也得跟進調整,平均日運量200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