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閘門可刷Apple Pay了?預計今年10月啟用多元支付

QR碼感應區設於上方,信用卡感應區則以60度夾角向下設置,有助旅客準確感應,避免干擾。圖/臺北大眾捷運提供
QR碼感應區設於上方,信用卡感應區則以60度夾角向下設置,有助旅客準確感應,避免干擾。圖/臺北大眾捷運提供

網友敲碗敲到不知道破幾個的台北捷運刷iPhone快速進站終於要有譜了嗎?經常搭捷運的民眾應該都有發現,許多閘門都陸續在改裝中,除了現有的電子票證感應區,下方還多了新的裝置,原來是台北捷運公司目前正陸續進行中的「閘門電子主單元模組重置案」,全線預計安裝2,361套多元支付外掛裝置,大約已完成超過6成進度,預計2025年10月正式啟用。

北捷表示,此次更新重點為汰換老舊設備,並導入多元支付服務,包括信用卡與行動支付,讓旅客進出捷運站更加便利。

北捷說明,此案依據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的「捷運自動收費系統設計規範」辦理,維持閘門每分鐘通行60人次的設計標準,並強調旅客通行的安全與順暢。新裝置以不更動原有閘門箱體結構為原則,透過延伸箱體方式加裝QR碼與信用卡感應區。

在人因設計方面,感應區配置參考台灣18至65歲男女平均身高,QR碼感應區設於上方,信用卡感應區則以60度夾角向下設置。此設計有助旅客準確感應,並可避免使用iPhone掃描QR碼時,手機信用卡跳出干擾的情況。

北捷進一步補充,多元支付系統建置完成後,仍需通過收單銀行與VISA、MasterCard、JCB等國際卡組織的驗測,方可正式開放使用。另外,iPhone用戶期待的Apple Pay「快速交通卡」功能,則仍需待通過蘋果審驗之後,才有可能以iPhone綁定信用卡無須解鎖快速通關。目前Google Pay則尚無類似快速模式的機制。

其實高雄捷運、桃園捷運,甚至台中捷運早就已經啟用多元支付閘門設計,北捷則卡在悠遊卡公司遲遲與蘋果在交通卡議題上未有共識,才會延宕到今年底才能完成多元支付閘門改裝。

如今,北捷甩開悠遊卡,在閘門改裝後其實也不只iPhone用戶受惠,乘客也將可使用實體信用卡或透過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等手機行動支付服務進行感應付款;至於QR Code掃碼功能,則有機會與iPASS MONEY、LINE Pay、悠遊付乘車碼、全支付及全盈+PAY等民眾常用的電子支付服務合作,這對觀光客而言也會方便許多。

台北捷運公司目前正陸續進行中的「閘門電子主單元模組重置案」,目前已完成超過6成進度,預計2025年10月啟用。圖/臺北大眾捷運提供
台北捷運公司目前正陸續進行中的「閘門電子主單元模組重置案」,目前已完成超過6成進度,預計2025年10月啟用。圖/臺北大眾捷運提供

台北捷運 信用

延伸閱讀

蘋果WWDC將登場! 果粉對AI應用高度期待

「3.8公分瓶蓋」惹禍…板南線1車門關不了 北捷旅客換乘

搭北捷手扶梯未靠右被罵「智障」 情侶狂追男理論路人以為搶劫

北捷電扶梯推「雙側站立」防事故 議員:宣導要加強

相關新聞

冰箱裡不能沒它!高麗菜含「特別成分」超護身 醫師推5煮法輕鬆上桌

高麗菜價格親民、料理多變,是台灣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常見食材。而在營養醫學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劉博仁醫師,更公開表示自家冰箱幾乎全年備有高麗菜,不只是因為好保存、好烹煮,更重要的是它對人體健康益處多多,尤其在保護腸胃與抗癌方面展現功效。

午後雷陣雨開炸 8縣市慎防大雨雷擊及強風

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今天中南部、花蓮及台東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注意雷擊...

阿嬤碎念不入座、遊覽車被驅離 狂美交響管樂團團長怒:不去屏東了

狂美交響管樂團14日赴屏東演藝廳首演「宮崎駿動畫配樂2」音樂會,席間兩名觀眾在遲到入場後,其中的一名女性長輩因為座位未與同行者連號,拒絕入坐,讓團長謝韋民氣到中斷表演

全身痠痛如遭輾壓…女大生因「慢性發炎」長期受苦 醫揭4元凶

一名年輕女大學生長期出現全身痠痛、無力與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曾多次就醫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在長輩的建議下接受功能醫學評估後,才發現問題可能源自於體內「慢性發炎」。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久坐不運動與高糖飲食,都是導致慢性發炎的關鍵因素。

影/北捷板南線車門異常…調整班距 轉乘站月台爆滿人潮 民眾罵翻了

北捷板南線今早8時左右發生列車異常狀況,影響班距運行,由於正值上班及上學的尖峰時間,除了轉乘的站點的月台層塞滿人潮外,一...

要出梅了?粉專:今午後雷雨近期最旺盛 周三起進入標準夏天

今天出門要帶傘。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氣象署最新預報顯示,今天台灣上空大氣環境極度不穩定,各地準備交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