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台中出生14天男嬰染新冠 醫籲:父母是第一道防線

台中烏日一名剛出生14天的男嬰亦發燒至37.5°C以上,食慾不振且活動力變差,經烏日林新醫院過敏氣喘科主任賴永清快篩,確定新冠確診,立即收治住院治療,後續發現男嬰也有泌尿道感染,是院內最小的確診個案。所幸及早就醫未演變為重症,住院治療4天後平安出院。
賴永清說,後來查出男嬰的爸媽快篩也確診,等於一家三口都確診。他說,新生兒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健全,感染新冠病毒時,初期症狀往往非典型,像是低燒或僅有活動力下降,較少表現出流鼻水,容易被家長誤認為只是輕微感冒,若未及時治療恐會演變為重症。
他說,目前6個月以下的新生兒無法接種新冠疫苗,家中若有新生兒,父母就是第一道防線,家長務必接種JN.1新冠疫苗,增強自我保護力。平日也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遠離人潮聚集的室內場所,避免新一波疫情造成衝擊。
賴永清說,根據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大人、兒童有不同的症狀表現,小於9歲常見症狀為發燒(46%)、咳嗽(37%)、頭痛(15%)、腹瀉(14%)、喉嚨痛(13%)。大於10歲常見症狀為頭痛(42%)、咳嗽(41%)、發燒(35%)、肌肉痠痛(30%)、喉嚨痛(29%)、呼吸窘迫困難(16%)、流鼻水(10~22%)。其中嗅覺喪失及「新冠腳趾」變化為新冠特異性表現,如果有出現相關症狀,建議盡快至醫院檢查。
他說,目前國內疫情上升快速,依據疾管署統計預估,6月底至7月初達到疫情高峰,屆時最高單周就醫人次恐高達恐達15~20萬,需加強留意高風險族群重症及死亡率。目前門急診、住院的就診人次,併發重症病例數及死亡數皆呈上升,其中重症與死亡個案多集中在65歲以上長者,具有潛在慢性病病史,及未接種新一代JN.1疫苗者佔比高,分析後發現重症患者近9成未接種JN.1疫苗,顯示接種疫苗仍是防止重症的關鍵。
新冠病毒導致的重症與死亡風險為流感的兩倍,自從新冠JN.1疫苗開放接種後,第一劑接種率不高,建議65歲以上長者、免疫低下者、洗腎患者等族群,盡快施打新冠疫苗預防重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