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婦人起床就失憶被疑卡到陰 醫師診斷原來她得了罕見疾病

高雄一名40歲婦人早上睡醒就胡言亂語、精神恍惚,經常「斷片」失憶,行為異常脫序,更怪異的是,這些症狀僅會維持2小時,之後又恢復正常,找了多家醫院查不出病因,家人以為她「卡陰」,後來確診為胰島素瘤所引發的低血糖症,進食後症狀即消失,這是僅百萬分之一機率的罕見疾病。
博田國際醫院肝膽胰外科副院長李金德指出,收治病患邱小姐主述1年多來飽受困擾,早上起床有2小時呈現斷片狀態,記憶完全消失,等她清醒回過神,家人拿出手機記錄發作時異常行為,讓她嚇一大跳。
李金德表示,從MRI核磁造影發現胰臟長了1.2公分腫瘤,確診為胰臟神經內分泌瘤、俗稱胰島素瘤的罕見疾病,發病率約百萬分之1至4。1980年代,美國醫生Whipple提出3大典型症狀,患者有嚴重低血糖症,出現語言混亂、行為怪異,不過在進食後,這些症狀通通會消失。
李金德說,今年5月以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腫瘤,症狀都已根除,血糖恢復正常,維持在80至90,腫瘤化驗是良性,也沒癌化跡象,後續只需定期追蹤。
「我看了7家醫院、5個科別,都找不出原因。」邱小姐描述去年突然起床後胡言亂語,問答牛頭不對馬嘴,小孩明明已穿好制服準備出門上學,她卻硬要把褲子脫掉,還有好幾次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邱女士說,起初以為睡眠不足,後來症狀加劇,對家庭生活造成影響,她到身心科求診,開始服用癲癇藥物,但吃藥仍然沒改善,一度懷疑自己罹患了思覺失調症。
家人認為她一天當中只會失常2小時,懷疑卡到「髒東西」,帶她到各大廟宇拜拜求符,祈求神明庇佑。不過後來轉診到神經內科,發現空腹血糖低到37,再度被轉到新陳代謝科,做了MRI核磁造影,才發現所有症狀的罪魁禍首,竟是胰臟內的一顆腫瘤。
李金德解釋,胰島素瘤會導致胰臟分泌過多胰島素,造成血糖水平失衡,血糖急速下降,出現短暫腦袋當機,進食後症狀就會緩解,過去醫學文獻記載,這種病例相罕見,他從醫30幾年來只遇過2例,不過這類病患常被誤診為癲癇或精神疾病,真實病數可能被低估。
李金德也說,胰臟手術屬於高難度,周邊血管很多,靠近脾靜脈、脾動脈,血流量很大,必須非常小心,避免劃破血管,但放著不處理,也可能轉為胰臟癌,至於為何會長胰島素瘤,文獻資料顯示僅小部分可能跟基因有關,其他99.9%以上原因仍不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