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北國際食品系列展登場!精準食代 x綠色智慧 引領食代新趨勢

圖/貿協 提供
圖/貿協 提供

亞洲指標性的食品盛會「2025台北國際食品系列展」即將於6月25日至28日在南港展覽館1、2館熱鬧登場,集結來自全球32國、超過1,650家企業、4,500個攤位。「台北國際食品展(FOOD TAIPEI)」、「台北國際食品加工機械展(FOODTECH TAIPEI)」、「臺灣國際生技製藥設備展(BIO/PHARMATECH TAIWAN)」、「台北國際包裝工業展(TAIPEI PACK)」及「台灣國際飯店暨餐飲設備用品展(TAIWAN HORECA)」五大展覽同期展出,是食品、餐飲、包裝相關業者,生技製藥研發團隊與關注食品製造趨勢的朋友不容錯過的大型展覽。

今年展覽以「精準營養」與「綠色智慧」為主題,不僅有最新的植物肉、替代蛋白與個人化營養配方,還能看到結合AI、大數據、智慧製造的食品創新成果。參展商更帶來淨零碳排、環境友善包裝等綠色技術,帶領飲食生活及供應鏈,實踐更永續、更環保的願景。

圖/貿協 提供
圖/貿協 提供

亮點一:植物肉、智慧農場搶先看!未來食品區超吸睛

現場特別設置「未來食品區」,網羅如「輕鬆肉」、「LYPID」等廠商研發的植物肉、植物基發酵產品,還有智慧水耕農場設備、健康補給新配方。從減碳生活到個人化營養,展現食品科技如何走進你我生活。

亮點二:國際特色食品齊聚 造訪南港2館4樓如同環遊世界

來自歐亞非等32國的特色食品今年同步亮相,包括日本百年老牌可樂糖漿、西班牙有機橄欖油、捷克有機白酒、巴拉圭蘭姆酒、加拿大蘭花蚌等。今年外商參展規模成長60%,逛展如同走一趟國際美食之旅。

亮點三:南港展覽館三樓首開展區 展現現代食品新風貌

本屆展會首度啟用南港展覽1、2館三樓,新增展區涵蓋冷凍與常溫包裝的即食食品及來自各地的特色美食品牌。從結合AIoT智慧科技製作的台灣傳統料理,到強調永續理念的高端養生食材,全面展現食品產業在技術創新與產品多樣性上的豐富面貌。

圖/貿協 提供
圖/貿協 提供

亮點四:「綠色願景獎」首登場 ESG實踐有看頭

今年展覽首度與英國標準協會(BSI)合作推動「綠色願景獎」,表彰在節能、永續供應鏈與社會責任上表現傑出的企業,共有18家廠商獲獎。相關業者可現場了解他們的綠色創新行動,一窺ESG怎麼落實在食品供應鏈。

亮點五:產業論壇+採購媒合 餐飲業者掌握趨勢不缺席

6月26日將舉行「食品創新趨勢論壇」,邀請德、日專家分享未來食品科技與市場洞察,還有採購媒合會、專業導覽與交流活動,適合業界人士掌握商機。

圖/貿協 提供
圖/貿協 提供

2025年台北國際食品系列展(Food Taipei Mega Shows)已開放食品相關業者線上免費登記參觀,完成登錄後憑預先登記確認函及本人名片2張現場審核換證。一般民眾可於6月28日購票參觀,全票每張新臺幣300元。更多展覽資訊及完整參觀規定,請至展覽官網查詢。

參觀規定: https://reurl.cc/2K9RLa

登記參觀: https://reurl.cc/M3QK8n

創新趨勢論壇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j9E0rL

相關新聞

孕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恐影響胎兒腎臟健康

孕期用藥須審慎,高雄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揭示,孕婦若於中、晚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子女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此...

雨彈狂炸高雄水溝出現「新神獸」 大學生問:能放颱風假?

高雄從昨天深夜到今天上午遭雨彈狂炸,陸續出現道路淹積水災情,有網友駕車上班到路成泥流河,三鳳宮前的幸福川快溢出道路,高雄...

影/大雷雨南橫公路交通中斷 高市緊急宣布:桃源4里停班1校停課

高雄各地今早大雨不停,台20南橫公路勤和路段便道預警性封路,復興里以上部落交通中斷,高市府宣布,桃源區復興里、拉芙蘭里、...

全台雨勢回波圖南部一片紅 這三縣市正在下大雷雨

受蝴蝶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幾乎全台壟罩在雲雨圈中,高雄從昨深夜到清晨遭暴雨狂炸,中央氣象署今天上午持續針對高雄市、屏東縣、...

飛釜山航班疑降錯跑道 華航致歉並自主調查 

前機師詹姆士(王天傑)昨晚在直播時表示,華航CI186台北桃園-釜山昨天在降落釜山機場時,降錯跑道。華航今天證實,CI1...

熱帶性低氣壓增強!明接近台灣 恐出現8至10級強陣風

菲律賓東方海面熱帶擾動於今晚8時已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TD),中央氣象署表示,熱帶性低氣壓明天白天將接近台灣東半部近海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