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隻黑熊之死 開槍護管員的內心告白

午後雷陣雨開炸 從北到南14縣市大雨特報至晚上

日月光啟動二代接班 張虔生大女兒張淡堯正式進入董事會

要活就要動!研究證實運動助延命 大腸癌復發率降逾兩成

癌症患者進行運動前,應先諮詢主治醫師,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量身訂做訓練處方。示意圖/ingimage
癌症患者進行運動前,應先諮詢主治醫師,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量身訂做訓練處方。示意圖/ingimage

運動除了有助健康,現在也被證實能改善大腸癌患者的預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本(6)月發表的一項第三期臨床試驗指出,大腸癌病患在完成術後輔助化療後,若能規律從事有氧運動,可顯著降低癌症復發及死亡風險。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在臉書粉專表示,研究分析約500位第三期大腸癌患者的運動介入成效,發現與未運動者相比,有運動習慣者的復發率下降28%,死亡率則下降達37%。這是目前首度以臨床實證方式確認,運動可延長「無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與「總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根據研究設計,患者需在六個月內,每週進行相當於10 MET小時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並在未來兩年半內持續執行。推薦項目包括「每週快走3至4次,每次45至60分鐘」,或進行慢跑,「每次25至30分鐘」。

不過研究團隊也提醒,運動雖有正向影響,但並非完全無風險。在受試者中,有18.5%出現與肌肉骨骼相關的不良反應,其中8例與運動直接相關。因此,研究人員建議,癌症患者進行運動前,應先諮詢主治醫師、物理治療師或具專業資格的運動指導員,依據個人身體狀況量身訂做訓練處方。

為提升運動效益並降低風險,醫界建議病患應遵守以下四項原則:

1.循序漸進:切勿操之過急,運動強度和時間應逐步增加。

2.觀察身體反應:若出現心悸、嚴重疲勞或不適,應立即停止

3.注意免疫力低下時期:化療期間免疫力低時,應選擇室內運動

4.依症狀調整訓練:如骨轉移、淋巴水腫或神經病變等特殊狀況,應避開過度負重或高風險活動

研究團隊強調,運動不僅是輔助治療,更應視為癌後生活的重要一環,「對多數患者而言,運動是副作用極低、效益可觀的良藥,但關鍵在於找到適合自己、能持續進行的方式。」

運動 癌症 淋巴 患者 大腸癌

延伸閱讀

天天喝1杯?研究揭年輕人腸癌激增元凶 這飲食習慣成「隱形殺手」

排泄異常別以為只是便秘!3警訊可能是肝病前兆 尿液變深也要注意

預防大腸癌怎麼吃?研究建議4種水果有助降低大腸癌風險

4種最易罹癌飲品!一款年輕人最愛 每日飲胰臟癌風險多87%

相關新聞

紅通通不代表好吃!農業部公開水蜜桃甜度密碼 3秘訣買到香甜爆汁款

夏日炎炎,正是水蜜桃盛產的季節。農業部近日特別提醒民眾,一般認為「水蜜桃紅了就代表甜」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迷思,因為果皮紅潤的程度其實與品種有關,並不能作為甜度或成熟度的指標。為幫助大家挑選香甜多汁的水蜜桃,農業部貼心分享三大挑選原則,保證不挑錯。

信義區有現貨!7月10日凌晨開賣1000台Switch 2 傑仕登曝排隊規則拿好禮

任天堂最新主機Switch 2台灣將於7月10日正式開賣,不少店家、電商早前已推出預購,但沒搶到預購沒關係,首發當天還有機會拿到現貨Switch 2!任天堂台灣代理商傑仕登今(24)日宣布,7月10日深夜0點將於台北信義新天地A11「傑仕登任天堂授權商品旗艦中心」開賣Switch 2,限量1000台,還比照跨年倒數模式,邀玩家一起「倒數拿新貨」,並能拿限量好禮。

騰雲座艙便當筷子飄「綠粉」台鐵稱正常 旅客氣炸:承認有問題很難嗎

有民眾搭乘騰雲座艙並訂購台鐵便當,卻發現車勤人員提供的竹筷,包裝竹筷的塑膠套中竟充滿「綠粉」,一打開粉末就飛散出來,質疑...

曾稱霸牛排界!貴族世家撤出台北市 唯一分店6月底熄燈

創立近30年的平價連鎖牛排貴族世家,是許多人年輕時吃牛排的回憶,但後來在市場競爭下,分店陸續轉型或收攤,近日有網友在臉書...

2款阿茲海默症針劑新藥在台開打 成大、亞東各奪先機

衛福部核准兩款新一代阿茲海默症針劑藥物,掀起醫療院所一波搶打潮,北部亞東醫院、一森診所於6月23日上午相繼開打「欣智樂」...

2號颱風「聖帕」生成 最新路徑出爐

日本氣象廳資料顯示,2號颱風「聖帕」上午9時生成。 中央氣象署指出,由於路徑持續朝日本前進,離台灣有相當距離,對台灣沒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