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市府贏了!環境部直接撤銷中火1800萬罰鍰 法院認定違法

美恐參戰大規模轟炸伊朗?專家曝最壞後果:付沉重代價

陳時中:健保有4壓力籲支出應提升 癌篩檢出者推專案管理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圖左),出席公共衛生師法通過五周年論壇活動後受訪談論健保議題。圖右為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長翁瑞宏。記者李青縈/攝影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圖左),出席公共衛生師法通過五周年論壇活動後受訪談論健保議題。圖右為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長翁瑞宏。記者李青縈/攝影

健保制度今年起實施「個別總額新制」,同時新增平均點值保障0.95元,引發各界關注其財務承受力。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指出,健保當前正面臨四大壓力,包括高齡化、人口紅利減少、新藥高科技需求,以及擴大的癌症篩檢政策,他呼籲「明年醫藥費用應該上升多一點」,並推動癌症檢出者專案管理,以降低長期支出。

隨著台灣2020年起人口負成長,進入「生不如死」的時代,健保的財務壓力也隨之增加。陳時中表示,出生人口持續下滑,代表相對健康、健保利用率低的年輕健保繳費人數減少;與此同時,65歲以上長者已占全體人口兩成,卻使用了約三分之二的醫療資源,導致健保收支結構持續惡化。

除了人口結構變化,醫療科技的進步也成為健保開支成長的來源之一。陳時中指出,很多患有難治疾病的病患,把新藥、新科技等昂貴治療手段視為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若是健保沒有收載給付,民眾無力負擔反而尋求偏方,可能是無效治療或是詐騙等,沒有良好效果,甚至導致需要額外治療,更可能墊高健保支出,「政府應該提供『浮木』照顧這類患者」。

不僅如此,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積極推動「健康台灣」,其中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是核心目標,為此今年起擴大多項公費癌症篩檢,如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大腸癌的糞便潛血、乳房攝影檢查、子宮抹片等;篩檢預算金額從原本28億元,一下增加40億元,變成68億元。

陳時中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長遠來看絕對是替國家財政省錢,但發現疾病也要治療,短期會讓醫療支出大增。因此明年的健保費用應該上升多點,主張針對癌症檢出者採專案管理,納入飲食與健康管理措施,透過個案管理方式給付,而非僅限於醫療治療本身。

健保署日前公布明年健保總成長範圍,低推估為成長率2.942%、總額9644.1億元,高推估則是為5.5%、9883.1億元,最終總額範圍仍待國發會審查,並且再交由健保會協商討論。

然而,健保總額已經連續兩年採取高推估;若採高推估,屆時年底安全準備會低於1個月水準,恐調漲保費。只是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承諾「基本上不會調高保費」。陳時中說,保費調整與否還需要健保會討論同意,邱泰源展現顧健康也要顧荷包的態度,但是後續還需要經過健保會中各方代表討論,目前還不能確定結果。

陳時中 癌症 健保總額

延伸閱讀

COVID疫情升醫憂急診又塞 陳時中:應能安然度過

人才荒比護理嚴重!公衛師缺考率達2成 執登率僅1成4

新冠爆發缺快篩 邱泰源:6月中一定買得到

上周為快篩鋪貨慢道歉 邱泰源今天改口:是展現同理心

相關新聞

冰箱裡不能沒它!高麗菜含「特別成分」超護身 醫師推5煮法輕鬆上桌

高麗菜價格親民、料理多變,是台灣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常見食材。而在營養醫學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劉博仁醫師,更公開表示自家冰箱幾乎全年備有高麗菜,不只是因為好保存、好烹煮,更重要的是它對人體健康益處多多,尤其在保護腸胃與抗癌方面展現功效。

午後雷陣雨開炸 8縣市慎防大雨雷擊及強風

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今天中南部、花蓮及台東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注意雷擊...

阿嬤碎念不入座、遊覽車被驅離 狂美交響管樂團團長怒:不去屏東了

狂美交響管樂團14日赴屏東演藝廳首演「宮崎駿動畫配樂2」音樂會,席間兩名觀眾在遲到入場後,其中的一名女性長輩因為座位未與同行者連號,拒絕入坐,讓團長謝韋民氣到中斷表演

全身痠痛如遭輾壓…女大生因「慢性發炎」長期受苦 醫揭4元凶

一名年輕女大學生長期出現全身痠痛、無力與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曾多次就醫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在長輩的建議下接受功能醫學評估後,才發現問題可能源自於體內「慢性發炎」。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久坐不運動與高糖飲食,都是導致慢性發炎的關鍵因素。

影/北捷板南線車門異常…調整班距 轉乘站月台爆滿人潮 民眾罵翻了

北捷板南線今早8時左右發生列車異常狀況,影響班距運行,由於正值上班及上學的尖峰時間,除了轉乘的站點的月台層塞滿人潮外,一...

要出梅了?粉專:今午後雷雨近期最旺盛 周三起進入標準夏天

今天出門要帶傘。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氣象署最新預報顯示,今天台灣上空大氣環境極度不穩定,各地準備交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