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再見失誤!徐若熙8.2局生涯最長好投贏不了 悍將終止7連敗

致命打擊!印度航空787夢幻客機首次墜毀 波音緊急連發2聲明

世界食安日 食藥署長:讓科學走入人心成為飲食準則

衛福部食藥署長姜至剛說,食品安全推動不可能一蹴可幾,它是一場全民參與的長期工程,唯有讓科學走出實驗室、落實在制度中、融入在溝通裡,才能真正實現全民信賴的食品安全體系。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食藥署長姜至剛說,食品安全推動不可能一蹴可幾,它是一場全民參與的長期工程,唯有讓科學走出實驗室、落實在制度中、融入在溝通裡,才能真正實現全民信賴的食品安全體系。本報資料照片。

今天是「世界食品安全日」,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將主題定為「食品安全:科學在行動中」。衛福部食藥署長姜至剛說,過去10年,台灣經歷多起食安風暴,包括2011年塑化劑事件、2013年毒澱粉風波、2014年劣油事件等,對社會造成衝擊,食安風險無法歸零,但食藥署以風險評估為本,修訂相關規定,強化邊境抽驗比率等,提升管理效率,「盼讓國人都能安心。」

姜至剛說,食安事件對社會造成衝擊,同時喚醒全民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作為食品安全政策主管機關,食藥署必須以國際倡議為指南,強化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溝通三大環節,讓科學不僅是理論,而是可落實、可信賴的食安保障。食品安全第一步,是正確辨認風險,面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物理、化學及生物性危害。

食藥署已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引入毒理學、營養學、食品科學等專業人才,針對高風險物質持續評估。姜至剛表示,以塑化劑試驗為例,違法物質被添加在起雲劑、果汁、營養補充品中,導致民眾長期暴露於前在癌症、內分泌疾病風險中,事件爆發後,專家迅速啟動毒性分析,攝入量模擬與健康風險模型,提供行政單位決策依據,「讓管理不流於憑空臆測。」

「風險管理將是將風險評估資訊,轉換為有效政策關鍵。」姜至剛舉例,台灣歷經劣質油品事件後,食藥署已全面檢討管理制度,推動「食品追溯追蹤系統」,強化原料來源登錄、業者查核與稽查密度,「食安風險無法完全歸零,須透過制度性控管,降低發生機率與衝擊範圍。」

姜至剛表示,如今從農場到餐桌,政府都設有監管點、標準規範,並以科學為本持續更新,修訂「食品中重金屬限量標準」與「加工食品中亞硝酸鹽含量規範」等;面對進口食品潛在風險,食藥署強化邊境抽驗比率,導入人工智慧(AI)分析,偵測異常風險商品,提升整體精準管理效率。

「讓科學走入人心,才能建立社會信任。」姜至剛表示,風險溝通常被忽略,也是最難執行環節,科學可以告訴專家事實真相,但民眾如何理解與接受,需更細膩對話、說明,食藥署推動多項政策溝通策略,設置「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食品製造業智能客服」,並以社群媒體易懂圖文,化繁為簡,並透過活動,讓科學變成民眾日常飲食中可依循準則。

姜至剛說,食品安全推動不可能一蹴可幾,它是一場全民參與的長期工程。今年國際組織與提出主題「食品安全:科學在行動中」,正是提醒我們,唯有讓科學走出實驗室、落實在制度中、融入在溝通裡,才能真正實現全民信賴的食品安全體系。食藥署將持續與國際接軌,以風險分析為核心,以民眾健康為目標,建構更科學、透明,且具韌性的食安制度。

食藥署 風險 科學

延伸閱讀

食安新制禁摸錢再摸食物 食藥署長喊免緊張 輔導無限期

未更新變異株?福爾快篩去年送審近日才發許可證 食藥署長掛保證

新冠疫情升溫「基層缺藥、缺快篩」 衛福部長邱泰源道歉了

蝦皮賣違法大陸食品避查緝 食藥署長半年內「找棒子」

相關新聞

熱帶性低氣壓增強!明接近台灣 恐出現8至10級強陣風

菲律賓東方海面熱帶擾動於今晚8時已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TD),中央氣象署表示,熱帶性低氣壓明天白天將接近台灣東半部近海並...

高溫炎熱防熱傷害 蝴蝶颱風將生成對台影響曝

在南海上的今年第一號熱帶性低氣壓,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若成颱將命名蝴蝶。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林孝儒表示,熱帶性低氣...

台東海端連2震 下午1時43分規模4.0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3級

台東縣海端鄉連2震,中央氣象署發布小區域有感地震報告,今天下午1時32分,在台東縣政府北北西方58.0公里,位於台東縣海...

尋人!中捷第5000萬名旅客昨出爐 獲星宇航空商務機票

尋找幸運兒!台中捷運通車以來累計運量昨(9)日突破5000萬人次,第5000萬名旅客是下午2時45分持一卡通從舊社站進站...

熱帶性低氣壓上午8時生成 準「蝴蝶」最新路徑潛勢預報曝

根據日本氣象廳,南海的熱帶擾動,今天上午8時已經生成熱帶性低氣壓。

雙北大雷雨炸1小時 新北山區暴雨警戒區域出爐

雙北雷雨開轟。中央氣象署下午15時12針對新北市、台北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16時15分;請慎防劇烈降雨、雷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