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樋口飯糰再爆糾紛 女房東斷牙曝傷勢…赴檢提告嗆「你死定了」

以色列轟炸伊朗重水反應爐!德黑蘭空襲以醫院釀「嚴重毀損」傷亡不明

臉書FB將推「密碼金鑰」!1支手機登入帳號 免記符號英文字串

COVID疫情升醫憂急診又塞 陳時中:應能安然度過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左)與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長翁瑞宏(右)。記者李青縈/攝影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左)與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長翁瑞宏(右)。記者李青縈/攝影

國內COVID-19疫情上升,醫師工會憂年初急診壅塞重演。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今天表示,待床人數以2000床為警戒值,目前約為1600床,尚有餘裕,應能安然度過此次疫情。

今年農曆過年後出現急診壅塞,如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升溫,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預估6月底、7月初的疫情高峰單週門急診就診人次上看20萬,醫師工會日前表示,憂心急診壅塞重演。

陳時中今天出席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論壇並在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大約2、3週前,行政院長卓榮泰就已開始關心疫情,並希望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及醫院管理部門,都做好準備。

陳時中表示,國內各類防疫物資準備充足,在這波疫情裡唯一比較擔憂的是醫療量能。不過農曆年後就診高峰時,同時有腹瀉及流感疫情,2者綜合單週門急診就診人次約有48萬;以本次疫情預估情況來看,門診量能應足以因應。此外本次COVID-19疫情造成的重症人數也較先前流感低,因此在重症量能上也不至於那麼擔憂。

至於可能會有少數醫院急診患者過度集中狀況,陳時中指出,對此衛福部已經啟動各醫院院內分配計畫,並已通知各地方的衛生局,萬一有個別的醫院特別壅塞,應協助來轉診、適當分配。

陳時中分析,先前急診嚴重壅塞時,衛福部統計待床人數約2200到2400床,近日約維持在1500到1600床,所以「還有一些餘裕」。並將以2000床為警戒值,若有超過情況,就需要注意;不過衛福部現在都在積極處理,所以應該能安然度過。

各類防疫物資整備部分,陳時中指出,快篩的部分在前2週有一些吃緊的情況,上週則是總量不缺但分配不均,但是因衛福部反應快速,相信本週以後,應該是總量不缺、地區也不會缺了。

藥物與疫苗方面,疾管署上週統計,國內第一線口服抗病毒藥物倍拉維尚有45.8萬人份,另有第二線藥物莫納皮拉韋近1萬人份、舒冠效(Xocova錠)5000人份。陳時中表示,國內目前疫苗、藥物整備量都是夠的。

陳時中 衛生局 疫情

延伸閱讀

人才荒比護理嚴重!公衛師缺考率達2成 執登率僅1成4

新冠疫情升溫患者增一成 台中一長者感染一周急診不治

女星批急診態度差惹議 Cheap:就缺人了 除非快死「是在叫什麼」

「等床地獄」恐重演?台大急診壅塞再現 醫:民眾1習慣直衝大醫院

相關新聞

冰箱裡不能沒它!高麗菜含「特別成分」超護身 醫師推5煮法輕鬆上桌

高麗菜價格親民、料理多變,是台灣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常見食材。而在營養醫學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劉博仁醫師,更公開表示自家冰箱幾乎全年備有高麗菜,不只是因為好保存、好烹煮,更重要的是它對人體健康益處多多,尤其在保護腸胃與抗癌方面展現功效。

午後雷陣雨開炸 8縣市慎防大雨雷擊及強風

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今天中南部、花蓮及台東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注意雷擊...

阿嬤碎念不入座、遊覽車被驅離 狂美交響管樂團團長怒:不去屏東了

狂美交響管樂團14日赴屏東演藝廳首演「宮崎駿動畫配樂2」音樂會,席間兩名觀眾在遲到入場後,其中的一名女性長輩因為座位未與同行者連號,拒絕入坐,讓團長謝韋民氣到中斷表演

全身痠痛如遭輾壓…女大生因「慢性發炎」長期受苦 醫揭4元凶

一名年輕女大學生長期出現全身痠痛、無力與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曾多次就醫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在長輩的建議下接受功能醫學評估後,才發現問題可能源自於體內「慢性發炎」。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久坐不運動與高糖飲食,都是導致慢性發炎的關鍵因素。

影/北捷板南線車門異常…調整班距 轉乘站月台爆滿人潮 民眾罵翻了

北捷板南線今早8時左右發生列車異常狀況,影響班距運行,由於正值上班及上學的尖峰時間,除了轉乘的站點的月台層塞滿人潮外,一...

要出梅了?粉專:今午後雷雨近期最旺盛 周三起進入標準夏天

今天出門要帶傘。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氣象署最新預報顯示,今天台灣上空大氣環境極度不穩定,各地準備交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