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永續行動家/換肝之父陳肇隆植樹20年 一邊救人一邊救地球

換肝之父陳肇隆。記者劉學聖/攝影
換肝之父陳肇隆。記者劉學聖/攝影

耗時一年,前後諮詢八十二名來自醫界、學界、官員等專家,首支由民間出資的全民健保卅周年紀錄片「創造奇蹟的旅程」,完整記錄健保開辦的艱辛,並探討健保「永續」的可能性。影片以高雄長庚肝臟移植手術破題,許多肝疾重症患者重生是健保一大成就,締造多項肝臟移植紀錄的推手,正是換肝之父陳肇隆。

颱風夜驚魂 深思綠化重要

淨零減碳已成世界趨勢,早在廿、卅年前,陳肇隆即深耕南台灣,積極培育樹苗,打造綠蔭,成為永續醫療的先鋒。

氣候變遷對自然生態的衝擊,陳肇隆感受深刻。二○二四年南台灣飽受颱風肆虐,凱米、山陀兒、康芮接續登陸高雄,其中山陀兒從小港區上岸,一度引發十七級陣風,貨櫃、鐵皮屋、招牌遭強風吹移,眾多行道樹、電線桿被吹倒,家住鳥松山腰的他有家歸不得,只好夜宿飯店。

更早之前,二○○一年潭美颱風造成七一一水災,十二小時總降雨量逾五百公釐,打破高雄兩百年暴雨頻率紀錄,一夜之間高雄成為水鄉澤國。那時陳肇隆住在高雄長庚附近,結束換肝手術返家時,馬路汪洋一片,只能棄車步行回家,不到三公里,卻從深夜十一點走至凌晨三點,水已淹至胸口,感覺與死神擦身,也讓他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綠手指之路 從肉桂樹開始

「種樹就跟換肝一樣,一個救人,一個救地球。」陳肇隆說,植肝救生命,種樹則能護大地,綠化環境,除了美化景觀、豐富生態,更能構築對抗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的第一道防線。

在手術台上,陳肇隆雙手救人無數,締造多項移植手術紀錄,場景切換至自然生態環境,則變成了鬆土、育苗、種樹的綠手指。他把種樹當作醫療工作之餘的休閒、運動與紓壓。

陳肇隆之所以成為「愛樹的人」,並堅信「會種樹才是好男人」,原因單純而美好,廿多年前,摯友贈送他一棵肉桂樹,樹幹逐漸茁壯,成為遮陰大樹,肉桂種子成熟,掉落土中,他彎下腰撿拾,突發奇想,移植至另一塊土壤,沒多久冒出一片翠綠嫩芽,茂盛的生命力令人動容。

陳肇隆細心培育下,眾多肉桂種子育成幼苗,長成小樹,這促使他勾勒起綠化生態的願景。在二○○三年接手高雄長庚院長後,推動醫院公園化,透過植樹來凝聚同仁們對醫院的參與感、認同感,歷經廿卅年廣植喬木,原本荒蕪的高雄長庚院區現已綠蔭成林,有如大型公園,院內近萬棵喬木,一半以上源自他播種、培育的小樹苗。

環境與健保 都有永續課題

健保卅年紀錄片「創造奇蹟的旅程」希望喚起全民意識,永續健保,每個人在崗位貢獻己力。經常出國演講、示範手術教學的陳肇隆熟悉各國狀況,他說,相對於大部分國家,在全民健保下,民眾就醫權益獲得保障,幸福許多。

以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為例,醫療費用昂貴,如果完全自費,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高雄長庚曾收治來自菲律賓的患者,出國前須對外募款,籌足經費,跨海就醫。相較之下,台灣健保給付手術費用,大幅降低病患經濟壓力。

陳肇隆強調,健保永續、環境永續是國人必須嚴肅面對的重要課題,缺一不可,有賴於政府部門、醫療體系、社會大眾攜手合作,持續關注永續議題,身體力行,始能維護國人健康,為地球永續盡一分心力。

長庚 永續 暴雨 手術

延伸閱讀

一邊救人一邊救地球!換肝之父陳肇隆植樹20年 荒蕪醫院成樹海

晚生時代 一個都不能少 健保放寬安胎藥給付

中榮遭斷頭有跡可循?社協分析醫學中心門診成長前三名

根根計較!高雄秃頭男花31萬植髮 懷疑診所偷工減料提告敗訴

相關新聞

出梅入夏了!未來一周高溫炎熱 七縣市明飄破36度

今天是夏至,各地都感到炎熱高溫,中央氣象署直言,由於太平洋高壓比較強,未來一周都屬於高溫炎熱天氣,高溫可達31度至36度...

環境部撤銷中火1800萬罰款敗訴 台電:依法提救濟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昨就環保署撤銷台中市環保局裁罰中火生煤使用量超標案,判台中環保局勝訴,環境部擬上訴。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喊話...

大雷雨轟炸新北、基隆 雙溪、坪林、石碇、石碇小心溪水暴漲

午後對流旺盛,氣象署下午針對基隆市、新北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晚間6時15分止。氣象署提醒,旺盛發展的對流常伴...

下班注意路況!大雷雨襲台北市大安、松山、中正等9區

受午後熱力作用影響,台北市政府下午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17時15分,請民眾慎防淹水以及低能見度,包括台北市松山...

雨來了! 10縣市大雨特報 新竹、宜蘭小心大雷雨

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氣象署表示,今天新北至新竹、南投地區及苗栗、台中、雲林、嘉義、高雄、宜蘭山區有局...

舊衣回收箱的秘密...年賺2千萬 卻有一大困擾

北市日前發生有人爬進舊衣回收箱受困,其實裡頭回收的舊衣經再利用,有助於增加社福團體的營收。北市現有48家社福團體在轄內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