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擦一點點…醫師體內塑化劑超標百倍!她籲日常3招排毒 最推白蘿蔔

陳欣湄醫師透露每日只會擦一點基礎粉底液,竟讓體內的塑化劑超標。示意圖/ingimage
陳欣湄醫師透露每日只會擦一點基礎粉底液,竟讓體內的塑化劑超標。示意圖/ingimage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近日在臉書透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很注重避開塑化劑,但經醫院檢查後,身體內的塑化劑含量,其中的二苯酮-3指數竟超標了100倍,讓她再度檢視生活用品,赫然發現與一物有關,她也提醒民眾可多吃特定食物,來幫助身體排毒。

陳欣湄提到,塑化劑一般被認為只會出現在塑膠裡,事實上來源廣泛,醫師舉親身經驗為例,透露自己曾在多年前驗過體內的塑化劑含量,其中二苯酮-3指數竟超標了100倍。她指出,該指數是一種環境荷爾蒙,但並非來自塑膠製品,而是一種加在防曬乳、香水或沐浴乳可能會出現的成分,有時候也為了防止被紫外線破壞。

陳欣湄說,儘管很少用防曬乳和香水,但確實每天都會擦一點點有防曬成分的基礎粉底液,若非有檢查,根本不會知道此一指數很高,對此她也感嘆:「連猜都猜不到,因為用得夠少了。」

醫師表示,由於塑化劑對大多數人都沒有症狀,會在無形間一點一滴影響身體,這才是最令人害怕的地方。可以說,現在方便的生活,某部分是大量暴露在毒物下換來的。

陳欣湄指出,塑化劑對人體的影響相當多元,除了對性荷爾蒙會有影響,包括促使女童性早熟、男性精蟲減少、女性癌症,還可能造成幼兒發育不良、學習能力降低,甚至與兒童肥胖、過敏、慢性發炎等問題相關。認為現在孩童肥胖、過敏人數增加,除了精緻糖吃太多,也可能跟孩子打從媽媽懷孕開始、接觸太多塑化劑有關。

究竟該如何清除塑化劑對人體的毒?醫師則建議可分成3大步驟,多做一點就多點健康:

一、避開塑化劑來源

包括塑膠製品、香氛類型(定香作用)、防曬乳、香水、沐浴乳(防曬、抗紫外線作用)及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都可能有塑化劑。

二、增加肝腎、腸道健康

塑化劑由於需要透過肝臟解毒,再經由腎臟、腸道排除身體,因此包括睡覺不熬夜、喝水充足、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都能幫助身體代謝塑化劑。但塑化劑以脂溶性型態存在,約有15%至20%會堆積在人體的脂肪內,肥胖的人要特別小心。

三、營養素

包括B群、硒、鋅對肝腎健康的營養素,對排塑化劑都有幫助。其中十字花科蔬菜因內含吲哚化合物與蘿蔔硫素,能幫助脂溶性毒素轉化成水溶性毒素,對幫助肝臟排毒很有益處。針對十字花科類蔬菜,陳欣湄推薦白蘿蔔,表示這款天然食物大顆又便宜,用來煮湯、炒菜都很方便,值得大家一試。

防曬 腎臟 肥胖 肝臟 塑化劑

延伸閱讀

吃過量雞肉恐罹患「消化道癌」? 醫生曝最新研究:死亡率高27%

新冠疫情升溫!醫籲「別讓快篩主宰焦慮」 建議5種人才需篩

大號怎麼擦才乾淨?醫籲隨身帶一物:確保清潔、減少肛門損傷

一天只吃一餐卻瘦不下來? 醫揭「代謝快熄火」警訊:身體根本不敢燃燒

相關新聞

人妻憂「先生無法斷奶影響母乳營養」 醫正經回應:記得消毒就好

近日一則關於母乳哺餵的趣味提問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一位人妻向婦產科名醫蘇怡寧私訊詢問「老公一起吸母乳會影響母乳成分嗎?」,蘇醫師以一句「不會啊,記得乳頭消毒就好」作答,不僅讓人妻安心,也讓網友笑稱「好深奧的話題!學到知識了」。

準「薇帕」颱風上午8時生成 周末可能致台灣豐沛水氣

熱帶低壓今天上午8時形成,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就是未來的準第6號颱風薇帕,預計周六通過巴士海峽機率最高,通過時...

最大震度3級!台灣南部海域21:58發生規模4.8地震 2縣市有感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108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台灣南部海域今晚9時58分發生規模4.8地震,地震深度29.4公里。各地最大震...

台鐵西勢-南州站間號誌故障 雙向列車延誤

台鐵南迴線西勢至南州列車今下午4時04分受到號誌故障影響,列車有延誤情形。根據台鐵官網指出,受到潮州站號誌故障影響,上下...

上班族吃超商怎麼選? 譚敦慈讚這「抗癌組合」:WHO也推薦

許多上班族三餐靠超商解決,雖然方便,但也擔心營養不均。對此,「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她的超商健康吃法,並推薦兩款自己經常選購的組合餐:一是「地瓜+蛋+豆漿」,二是「毛豆+玉米」,其中「毛豆+玉米」更是獲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抗癌組合。

博愛座拍板改名優先席 北捷曝下一步

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將博愛座改為優先席,適用對象也從老弱婦孺改為有實際需求者,相關大眾運輸也得跟進調整,平均日運量200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