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3-3期選商將至 漁民反對彰化風場以東再開發

漁權團體今天表示,彰化風場航道以東、原潛力場址28號的海峽風場一期已於今年4月被經濟部撤銷行政契約。時值離岸風電3-3期選商草案即將公布之際,在2025海洋日之前再次聯合呼籲,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環評「先遠岸,後近岸」的結論不但要落實,更應進一步停止開發彰化風場航道與南北通行航道以東的海域,讓海洋環境、海洋生物與沿岸漁業有機會喘口氣。
漁權團體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吳斐竣研究員指出,彰化風場航道以東陸續已有台電一期示範風場(109MW)、彰芳暨西島風場(600MW)以及中能風場(300MW)商轉,另有施工中台電二期風場(300MW)與3-1期得標的蔚藍海風場(440MW)。
此外,再加上原規畫的海峽風場,上述6座風場位置緊鄰,面積高達440平方公里,這裡原是西部沿岸漁業共享的漁場,離岸風場的排擠效迫使漁民只能再更有限的空間裡作業。
雲林縣漁船協會理事長李平順表示,這幾年離岸風電的開發,已嚴重威脅漁民生計。風機在施工的時候,很多傳統漁場幾乎都不能用,風場蓋好之後內外每天也都有維修作業,漁船根本無法正常作業,要求航道以東不要再開發風場,留給漁民一片海。
彰化芳苑蚵農洪秋岳表示,彰化芳苑鄉的養蚵歷史300年是台灣養蚵發源地,自從2021年以來,彰化近海域有台電與哥本哈根的風機近鄰蚵田,打樁產生的振動與噪音以及噴埋鋪設海纜2米深的海纜,以及運轉期間產生的低頻噪音與震動,讓以往芳苑珍珠蚵只有養1年到1年2個月就可以採收,但今年有蚵農最慘到4年才能採收,行政院和能源署應立即重新評估把海纜往其他更北或更南的地方上岸,同時航道內離岸風電不要再開發了。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說,西部海域除了近岸有白海豚之外,也是露脊鼠海豚、瓶鼻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的主要利用廊道。彰化海域除了航道未被畫設為風場開發區外,多數區塊皆為潛力風場場址,大範圍且持續性的開發工程會迫使動物改變棲地的利用模式、遷徙的路徑、覓食的行為等,這些影響皆有可能增加動物與漁業活動的衝突或是使動物生理狀態更易緊迫,進一步導致擱淺及死亡風險的增加。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彰化海域有國內80%離岸風機,彰化同時是全國來自南部與北部的魚類匯集的必經之路是重要的魚場,但彰化離岸風電場從最早2021年到2025年底已有379支風機,從打樁、海纜施工、風機運轉至今,出現牡蠣歉收、蚵田淤積消失、鯨豚大量擱淺死亡,這樣的風電根本不是綠能、更不符合ESG永續目標,是實實在在的血色能源,反對近進岸風電增設風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