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升溫 醫籲快篩試劑留給高風險族群

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不少人有症狀就急尋快篩。基層醫療協會今天聲明指出,其實只有高風險族群快篩陽性後須要儘速使用抗病毒藥物,呼籲要「把快篩用在刀口上」。
中華民國基層診所協會今天發布聲明指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快速上升,由於新冠症狀與一般呼吸道感染及流感無法區分,因此必須借助快篩來診斷。但盼醫療院所甚至一般民眾現有快篩試劑能優先用於高風險族群之篩檢,待快篩試劑供應充足後再行普篩。
基層診所協會聲明,此乃非常時期舉措,讓台灣社會能度過這個非常時期;就如過去麻疹流行期間,麻疹疫苗亦是指定施打於未完整施打麻疹疫苗的特殊族群一樣。擇重篩檢,共度難關。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接受媒體採訪指出,這波疫情從5月才開始快速上升,4月之前沒疫情、快篩試劑也沒人買,甚至屢見有快篩試劑放到過期,廠商缺乏製造意願;但疫情再起後,廠商要再增產製造,需要一些時間,當然「措手不及」,因此在目前快篩試劑較不足的狀況下,應該要用在刀口上。
「低風險的人就算篩出來又怎樣?」林應然說,其實只有高風險族群快篩陽性後須要儘速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減輕症狀,以避免重症、住院、死亡。而低風險族群即使快篩陽性,也是先採症狀治療,與一般感冒的治療方式無異,「這樣何必要去篩?」面對有限資源,應該依風險做出篩檢選擇,才能共同撐過疫情。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COVID-19重症風險因子包括:65歲以上、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壓)、慢性肺疾、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BMI≧30(或12至17歲兒童青少年 BMI 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懷孕或產後6週內、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等。
對於這波快篩試劑搶購潮,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指出,已有2家快篩試劑業者假日持續加班,未來3週內、6月中旬前,預估可生產供應超過200萬劑。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預估,本週就診人次可能落在6萬出頭,但此波疫情將於6月底、7月初達高峰,屆時單週就診人次預計將達15萬到20萬;且端午連假後門急診就診人次增加幅度,將是後續疫情高低的關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