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政策失衡? 社區協會憂心小醫院恐成醫療碳排棄子

淨零排放已成國際趨勢,台灣從今年元旦起計算碳費,納入需要繳納碳費的企業,從今年五月起申報,但不繳費,明年五月起開始繳納;醫療院所雖為排碳大戶,但礙於職業特殊性,尚未納入繳納碳費的業別,但衛福部要求今年底前,23家醫學中心得完成碳盤查,先了解自身的排碳量,但目前淨零碳排目標設在2050年,區域以及地區醫院認為,政府也應該投資資源,協助他們走進永續領域。
社區醫院協會秘書長申哲表示,衛福部今年編列2000萬預算協助輔導醫療院所,培養永續人才協助淨零轉型,不止醫學中心,衛福部所屬的部立醫院也都完成初步的碳盤查,很明顯地政府現階段的政策執行,聚焦在醫學中心與大型體系的醫院,相較之下,規模小的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等,已處於起跑點的落後狀態。
申哲表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策自然會有所取捨,但如果不及時投入資源協助地區醫院轉型,未來幾年其與大型醫院的落差只會持續擴大。如果等到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逼近,政府才意識到小型醫院的資源不足,時間接近才回頭補救,屆時所需的資源恐會更龐大,成本效益也會大打折扣。
申哲認為,政府應優先投入資源協助最難翻身的地區醫院,而不是將資源集中於本來就具調適能力的醫學中心,否則在未來5至10年間,就出現「大者恆大,小者萎縮」的結構性問題。
他強調,分級醫療的落實,是醫療永續不可或缺的根基,若分級醫療未落實,國家醫療體系將朝向M型化發展,後續也將對民眾就醫造成衝擊,醫療可近性降低、醫學中心過度擁擠等,最終,台灣引以為傲的醫療水準,恐將因M型化結構而停滯甚至退步。
立委陳菁徽表示,衛福部編列2000萬預算,協助輔導醫療院所培養永續人才,應著重在資源較不足的區域醫院或地區醫院等小型醫院,衛福部應強化這部分降低差異。
衛福部醫事司科長劉郁孚表示,衛福部針對永續的議題,每年皆是編列2000萬元,且都是著力在資源相對於醫學中心不足的小型醫院。許多量體較大的醫療機構,本身就具備具備偵錯、自行盤點與管理的能力,能夠主動參與減碳行動,而量體較小的醫院,對於「淨零」的認知普遍較低,也不清楚醫療機構能在永續議題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因此,衛福部推動的第一步,就是協助這些中小型醫療機構建立對「淨零」與「永續」的基本認知。
劉郁孚表示,提升小型醫院對於淨零的意識行動,希望是「有感但無痛」的,盼能透過日常企業文化的調整、工作流程的改善與一些簡單措施的導入,就能有效貢獻於減碳。目前依照需求分為三級提供資源,初階是針對有意願做碳盤查的機構,提供盤查輔導與技術資源;中階則是對已有盤查能力、需進一步節能輔導的機構,提供節能輔導與協助;進階則是對於不清楚如何申請補助或資源的機構,幫忙整合經濟部及其他部會的補助資源,主動提供協助與轉介。
劉郁孚說,未來對於永續的發展階段,將會導入循環經濟與減廢策略,如發展循環經濟概念、推動廢棄物減量、減塑與減廢、擴大醫療體系在減碳議題上的實質貢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