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環境部等三部會聯手 4對策杜絕營建廢棄物濫倒

本報陽光行動「國破山河廢」去年底揭露全台營建廢棄物濫倒亂象。環境部今與法務部、內政部攜手縣市政府代表舉辦記者會,從土方去化到全流向管理祭出解方,拓增營建剩餘土石方去化處、全程科技監控掌握流向,從現行3漏洞補起來。環境部也將修正「廢棄物清理法」,最高刑責從5年提高至7年,涉及組織犯罪的主謀最低刑度3年以上,可能不得緩刑。
環境部、內政部從去年12月起,歷經4次雙次長會議提出「拓增土方最終場所去處」、「統一土方及廢棄物管理強度」、「建置智慧圍籬」及「精進法規制度」等四大對策,並逐一拜訪直轄市,透過地方政府成立「營建產出物跨局處推動平台」。
法務部長鄭銘謙說,透過環檢警合作,2022至2024年濫倒營建廢棄物及土石方破獲案件從15件成長至45件,成長3倍,近6年環境犯罪起訴1萬8899人、查扣犯罪所得25億5954萬元,法務部會持續打擊犯罪。
內政部長劉世芳指出,營建土石方年均產出量4357萬方,其中不具經濟價值為500萬方,營建土石方產出量從2015年到2024年產出量成長75%,若以國際標準泳池體積計算,等同兩萬座游泳池。
她說,內政部盤點17處包括重大區段徵收計畫、商港及工業區填海造陸、掩埋型土資場,預估去化量1億5110萬方,同時盤點出2321處國有地、80處開發區,提供清冊給各縣市政府評估設置公有土資場或土方銀行,讓營建廢棄土石方都有地方可以去。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過去因兩邊申報制度不同,產生3項漏洞,包括未確實分類,直接當作剩餘土方申報,也沒有GPS掌握清運去向,餘土採紙本申報未能追蹤最終去化,未來全流向、科技監控,每一輛清運車加裝GPS,營建工地、土資場及最終去化地點進出須用電子聯單申報。
針對不法業者則強化智慧圍籬功能,爭取4年23.5億元預算,擴大布建車牌辨識 及e-Tag系統共1200處,整合營建剩餘土石方流向資料庫、營建廢棄物流向資料庫及其他既有監視資源。
彭啓明說,環境部也將修正廢清法,加重刑罰,將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刑責自5年提升至7年,涉及組織犯罪主謀最低刑度3年以上,可能不得緩刑,罰金也從1500萬提高到2000萬元,並提前啟動債權保全。
彭啓明說,這次打破部會權責壁壘,從去化到管理找解方,試圖解決30年老問題,唯有中央地方齊力推動,才能解決非法棄置問題。後續環境部將著手修正「廢棄物管理及資源化行動方案」、內政部也著手修正「營建剩餘土石方最終去處規畫方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