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溫網/虐爆!斯威雅蒂連拿12局寫新猷 狂電黑馬奪首冠

回響/環境部等三部會聯手 4對策杜絕營建廢棄物濫倒

為解決營建廢棄物濫倒亂象,環境部今與法務部、內政部攜手縣市政府代表舉辦記者會,從土方去化到全流向管理祭出解方。記者葉冠妤/攝影
為解決營建廢棄物濫倒亂象,環境部今與法務部、內政部攜手縣市政府代表舉辦記者會,從土方去化到全流向管理祭出解方。記者葉冠妤/攝影

本報陽光行動「國破山河廢」去年底揭露全台營建廢棄物濫倒亂象。環境部今與法務部、內政部攜手縣市政府代表舉辦記者會,從土方去化到全流向管理祭出解方,拓增營建剩餘土石方去化處、全程科技監控掌握流向,從現行3漏洞補起來。環境部也將修正「廢棄物清理法」,最高刑責從5年提高至7年,涉及組織犯罪的主謀最低刑度3年以上,可能不得緩刑。

環境部、內政部從去年12月起,歷經4次雙次長會議提出「拓增土方最終場所去處」、「統一土方及廢棄物管理強度」、「建置智慧圍籬」及「精進法規制度」等四大對策,並逐一拜訪直轄市,透過地方政府成立「營建產出物跨局處推動平台」。

法務部長鄭銘謙說,透過環檢警合作,2022至2024年濫倒營建廢棄物及土石方破獲案件從15件成長至45件,成長3倍,近6年環境犯罪起訴1萬8899人、查扣犯罪所得25億5954萬元,法務部會持續打擊犯罪。

內政部長劉世芳指出,營建土石方年均產出量4357萬方,其中不具經濟價值為500萬方,營建土石方產出量從2015年到2024年產出量成長75%,若以國際標準泳池體積計算,等同兩萬座游泳池。

她說,內政部盤點17處包括重大區段徵收計畫、商港及工業區填海造陸、掩埋型土資場,預估去化量1億5110萬方,同時盤點出2321處國有地、80處開發區,提供清冊給各縣市政府評估設置公有土資場或土方銀行,讓營建廢棄土石方都有地方可以去。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過去因兩邊申報制度不同,產生3項漏洞,包括未確實分類,直接當作剩餘土方申報,也沒有GPS掌握清運去向,餘土採紙本申報未能追蹤最終去化,未來全流向、科技監控,每一輛清運車加裝GPS,營建工地、土資場及最終去化地點進出須用電子聯單申報。

針對不法業者則強化智慧圍籬功能,爭取4年23.5億元預算,擴大布建車牌辨識 及e-Tag系統共1200處,整合營建剩餘土石方流向資料庫、營建廢棄物流向資料庫及其他既有監視資源。

彭啓明說,環境部也將修正廢清法,加重刑罰,將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刑責自5年提升至7年,涉及組織犯罪主謀最低刑度3年以上,可能不得緩刑,罰金也從1500萬提高到2000萬元,並提前啟動債權保全。

彭啓明說,這次打破部會權責壁壘,從去化到管理找解方,試圖解決30年老問題,唯有中央地方齊力推動,才能解決非法棄置問題。後續環境部將著手修正「廢棄物管理及資源化行動方案」、內政部也著手修正「營建剩餘土石方最終去處規畫方案」。

環境部 廢棄物 內政部

延伸閱讀

影/杜絕營建產出物非法棄置 環境、法務及內政部聯合推出四大對策

環團:台灣空品亞洲第5 喊話朝野支持2028無煤中火

環部:溫室氣體排放穩定下降…部長彭啓明預估今年減幅9%

環境部長彭啓明:興達、大林調度 合法合規

相關新聞

獨/員工旅遊住墾丁凱撒疑食物中毒 屏東縣衛生局調查結果出爐!

新北市某公司員工旅遊6月22日入住墾丁凱撒飯店,發生7人疑食品中毒案,屏東縣衛生局上月23日接獲高市衛生局通報後展開調查...

海象不佳影響 小三通金廈航線今上午起停航

受到金廈海域海象不佳影響,金門縣港務處今天上午公告,小三通客運金門水頭至廈門五通航線自08時50分起全面停航,提醒計劃搭...

崩潰!清水服務區遭檢舉清潔員「拿拖把擦桌子」 統一超商回應了

「全台最美服務區」去年與全台消費者正式見面後,立刻受到每天數以萬計過往遊客的青睞,但是日前有民眾拍下,清潔人員竟用拖把拖...

快訊/台鐵二水林內段路基流失雙線不通 數百乘客遊覽車接駁

雲林縣今日上午11時開始豪雨不斷,台鐵二水到林內間(K255+200)受豪大雨影響,下午路線掏空造成雙線不通,下午3時在...

比藥物更有效!醫曝每天「1動作」促進身體代謝 抗癌又控糖

「冷到發抖,讓身體吃點苦」可能成為控糖抗癌新關鍵。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近日在臉書發文,引述最新研究指出:讓身體冷一點、抖一下,竟可能啟動身體代謝系統,喚醒棕色脂肪,讓細胞重新學會「怎麼用糖、怎麼省糖」,不只能降血糖、降血壓,甚至能讓癌細胞「餓死」。

彰化雷雨交加多處淹水 氣象署曝原因:西南風+低壓帶輻合影響

丹娜絲颱風遠離,但彰化今早卻出現驚人雨勢,多個鄉鎮都被列入淹水一級警戒。中央氣象署表示,受到西南風影響,加上大低壓帶輻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