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翁吃粽子成肺炎導火線…進ICU 醫:口腔肌群衰退潛藏危機

粽子示意圖。圖/AI生成
粽子示意圖。圖/AI生成

端午節前夕,85歲李爺爺和家人團聚吃粽子,家人貼心準備北部粽,以為配水吃比較好吞,沒想到成了肺炎的導火線。醫師表示,口腔肌群衰退潛藏危機,健口操有助提升吞嚥安全。

李爺爺是高雄醫學大學大南方咀嚼吞嚥健康產業人才培育基地營運長陳俊鴻收治病例,陳俊鴻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李爺爺自然牙很少,長期配戴活動假牙,日常飲食以粥類、軟質為主,較少吃質硬或黏稠食物,端午前夕吃粽子,突然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家屬緊急送醫。

陳俊鴻說,李爺爺經診斷因誤嚥造成吸入性肺炎,在加護病房住了1周才出院。李爺爺有口腔肌少症,咀嚼力與吞嚥協調功能皆衰退,尤其是假牙配戴不穩,導致進食時無法有效控制食團方向,應積極進行「口腔肌力復健」,健口操介入改善明顯,提升吞嚥安全、強化口腔肌力。

台灣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李爺爺的故事不會只是散發個案,是整個超高齡社會的縮影。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楊俊毓指出,65歲以上肌肉質量以每年1%至2%速度流失,口腔衰弱長者全身性肌少症是一般正常長者的2.2倍。

楊俊毓說,肌少症過去多被聚焦於下肢與日常行動能力,卻忽略攸關生命安全的口腔肌群衰退,這次社區中高齡居民肌肉骨骼及老化相關疾病的介入預防研究計畫,透過自然牙存留數、連續發音能力及舌壓檢測等綜合評估,找出口腔肌群退化者,介入健口操提升舌頰肌力。

這次計畫自今年1月至4月收案,共計221名來自高雄市各社區發展協會或長照機構45歲以上成人,研究報告發現,51.58%參與者自然牙存留數少於20顆,影響基本咀嚼功能;94.12%受試者發音測試表現未達標,口腔運動協調性不足;93.21%個案舌壓未達標,有吞嚥困難風險。

缺牙、口腔肌少、口腔衰弱是「因噎廢食」3部曲,陳俊鴻表示,研究發現,口腔功能下降增加1.55倍跌倒事件發生。隨著年齡增長,舌肌、咀嚼肌與咽部肌肉萎縮,導致吞嚥不順、容易嗆咳、食慾下降,逐漸吃得慢、吃得少,開始影響營養吸收,長期可能使健康、身體功能惡化。

陳俊鴻說,訓練口腔肌力不可忽視,研究團隊介入方案以「健口操」為核心,包括唇部運動、舌頭活動、咀嚼訓練及吞嚥協調動作,為期8周、每天2次。這次介入結果,舌根與舌尖壓力均有進步,總計提升16.36%,並且原本有3項或3項以上口腔衰弱者減少,從90人減少至71人。

醫學 粽子 爺爺

延伸閱讀

粽葉、粽繩要丟廚餘還是一般垃圾?環保局揭正確分類!鳳梨頭、竹筍殼也常被誤丟

70歲翁停車買完粽子後找不到車 急報案遭竊還稱沒記錯

食材非生鮮一定好!菜販曝端午節粽子必包1配料 比味精「甘鮮百倍」

第一次聽說!男友媽送「整串粽」遭嗆沒常識 民俗專家:確實有些忌諱

相關新聞

崩潰!清水服務區遭檢舉清潔員「拿拖把擦桌子」 統一超商回應了

「全台最美服務區」去年與全台消費者正式見面後,立刻受到每天數以萬計過往遊客的青睞,但是日前有民眾拍下,清潔人員竟用拖把拖...

快訊/台鐵二水林內段路基流失雙線不通 數百乘客遊覽車接駁

雲林縣今日上午11時開始豪雨不斷,台鐵二水到林內間(K255+200)受豪大雨影響,下午路線掏空造成雙線不通,下午3時在...

比藥物更有效!醫曝每天「1動作」促進身體代謝 抗癌又控糖

「冷到發抖,讓身體吃點苦」可能成為控糖抗癌新關鍵。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近日在臉書發文,引述最新研究指出:讓身體冷一點、抖一下,竟可能啟動身體代謝系統,喚醒棕色脂肪,讓細胞重新學會「怎麼用糖、怎麼省糖」,不只能降血糖、降血壓,甚至能讓癌細胞「餓死」。

彰化雷雨交加多處淹水 氣象署曝原因:西南風+低壓帶輻合影響

丹娜絲颱風遠離,但彰化今早卻出現驚人雨勢,多個鄉鎮都被列入淹水一級警戒。中央氣象署表示,受到西南風影響,加上大低壓帶輻合...

彰雲投國家級警報響!大雷雨警戒熱區擴大 中南部6縣市慎防致災淹水

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嘉義縣、雲林縣、南投縣、台中市、彰化縣、嘉義市,持續時間至下午2時30分;慎防劇...

強烈雷雨帶往雲林南投移動 彰化5地累積雨量破212毫米

「彰、雲、投,慎防劇烈降雨」。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強烈雷雨帶正往雲林、南投移動中,留意致災性的劇烈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