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突然一陣大浪」枋寮海域7名國高中生戲水...6獲救、1失聯

一代女皇潘迎紫齋戒18天「瘦到掉褲頭」 76歲驚人現況曝光

敬業又漂亮!何橞瑢跟訪館長爆紅 陸網點名「中天小姐姐」:館長回去妳留下

「連假胖」是真的!醫傳授一招避免「假期脂肪」上身

端午連假多吃幾顆粽子會變胖嗎?答案是很有可能,醫師指出,研究顯示,節日期間增加的體重,平均只有一半能成功減去。圖/AI生成
端午連假多吃幾顆粽子會變胖嗎?答案是很有可能,醫師指出,研究顯示,節日期間增加的體重,平均只有一半能成功減去。圖/AI生成

端午連假多吃幾顆粽子真的會變胖嗎?答案是很有可能,而且這些脂肪還有極高機率「年年留在你身上」。初日診所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研究顯示,節日期間增加的體重,平均只有一半能成功減去。也就是說,每次連假亂吃,身體都會默默多存一些脂肪,日積月累讓減重變得越來越難。

這項研究「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團隊追蹤美、德與日共2924名成年人一年體重變化,發現在感恩節、復活節、日本黃金周與聖誕節等節慶過後,受試者體重平均增加0.2%到0.6%不等。乍看不多,但研究指出,這些體重約有一半會被「保留」,可能會成為「假期脂肪」。

魏士航分析,「假期脂肪」長期堆積不僅影響體態,更可能造成胰島素阻抗、血糖波動,進而提高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代謝風險。根據門診觀察,每年春節、端午、中秋和年底節慶後,除了體重明顯上升的患者,也有不少人在體重幾乎沒變的情況下,在回診抽血檢查時發現肝指數升高、血糖失控、體脂增加。

過去曾有38歲竹科專案經理,平時工作忙碌、作息顛倒,三餐仰賴外食,原本就有代謝症候群。一次端午連假,他天天吃粽子、熬夜追劇,假期結束前自覺有點太放縱,秤體重發現只胖0.6 公斤,便安心認為沒什麼影響。沒想到一周後回診,血液檢本一片紅字,空腹血糖和肝指數皆超標,體脂率也比假期前高出近1%。

魏士航強調,代謝問題不是短期造成,是長期生活習慣累積。許多人平時缺乏飲食節制,即使體重回到假期前,身體其實仍處在代謝失衡的狀態。與其等到出現異常才補救,不如從平常就養成健康飲食與穩定作息的習慣。

「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發表的另一項研究顯示,透過簡單的生活行為介入,可以預防「連假胖」。研究將 272位成年人分成兩組,介入組在聖誕節前接受飲食行為衛教,包括鼓勵受試者量體重並記錄變化趨勢、提供體重管理建議、教育食物熱量對應所需活動量。結果發現,介入組體重不增反減,平均減少 0.49 公斤。

魏士航指出,節日聚餐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重點不是禁止放縱,而是讓身體有穩定基礎,只要平時有良好習慣,連假吃點應景美食也不用太擔心體重失控。但若平時就有血糖偏高等代謝異常警訊,建議定期進行檢查與評估。

體重 連假 脂肪

延伸閱讀

端午連假花蓮住房慘淡 首日蘇花路廊南下估凌晨現車潮

伊達邵停車場2樓漏水嚴重 端午連假104車位暫停開放

南方澳岸際釣客驚見裸上身男屍 將採指紋比對身分釐清死因

「路怒症」上身怎麼辦?情緒難冷靜 醫籲:深呼吸回想好心情

相關新聞

求善終、生死兩相安 醫師:做好安寧醫療四大人生課題

人生的終站是死亡,要如何面對,許多人都還沒有做好準備。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是針對末期病人的醫療服務,台大醫院金山分院...

睡夢中驚醒!花蓮5:07發生規模4.2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10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花蓮今清晨5時07分發生規模4.2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地震深度14.6...

孕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恐影響胎兒腎臟健康

孕期用藥須審慎,高雄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揭示,孕婦若於中、晚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子女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此...

雨彈狂炸高雄水溝出現「新神獸」 大學生問:能放颱風假?

高雄從昨天深夜到今天上午遭雨彈狂炸,陸續出現道路淹積水災情,有網友駕車上班到路成泥流河,三鳳宮前的幸福川快溢出道路,高雄...

影/大雷雨南橫公路交通中斷 高市緊急宣布:桃源4里停班1校停課

高雄各地今早大雨不停,台20南橫公路勤和路段便道預警性封路,復興里以上部落交通中斷,高市府宣布,桃源區復興里、拉芙蘭里、...

全台雨勢回波圖南部一片紅 這三縣市正在下大雷雨

受蝴蝶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幾乎全台壟罩在雲雨圈中,高雄從昨深夜到清晨遭暴雨狂炸,中央氣象署今天上午持續針對高雄市、屏東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