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台南佳里牛蒡長不大 嘉縣阿里山智能溫室種山葵

台南佳里區為牛蒡主要產區,但去年底連續大雨,今年初又因低溫來襲,佳里區農會人員昨會勘牛蒡田,農民直言,平均長度僅剩一半,產量也打對折,欲哭無淚;另,嘉縣阿里山推動復育山葵,昨啟用山葵育苗智能溫室,盼促進部落經濟。
正值牛蒡產期,農民昨趁好天氣趕緊聘工下田採收。佳里農會牛蒡產銷班班長黃榮昌指出,一般牛蒡約在每年11月開始種植,但去年一種下去就下雨,直到12月才順利種植,孰料,今年春節異常天冷,採收期延後近1個半月,且往年牛蒡平均長度約可達100公分,今年只有45至50公分,每分地產量也僅約1至1.5公噸,幾乎少了一半。
佳里農會總幹事楊豐濱說,近年來農村人口老化、人工短缺,種植面積逐年遞減,今年約20公頃,初估年收量約300公噸,整體產量相較往年少了一半,目前頂級的牛蒡產地價平均每公斤約50元,會續辦牛蒡節產業文化活動,6月7日登場,希望讓外界了解困境。
此外,阿里山的山葵早年在高海拔種植,占用國有地及影響水土保持,2017年全面禁種後消失,經原民會補助部落產業升級,移往較低海拔復育,兩年前成立阿里山原住民山葵生產合作社、打造兩座智能溫室,近年山區種植面積達1.2公頃,但缺乏品質統一的標準苗。
合作社再獲農糧署補助,設置一座育苗強固型智能溫室,合作社表示,作為育苗、病蟲害管理重要基地,大約種植1年就有側芽可以分種,也與農改場簽署合作意向書,將在山上設置試驗種植區,精準紀錄培育山葵流程,另,與嘉義大學合作開發山葵燕麥等,推廣產業。
翁章梁說,搭配優質溫室培育更多種苗,會鼓勵更多農民栽種,擴大產業規模。
【2025報稅季來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