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期待!iPhone 17 Pro鏡頭、硬體都翻新 12項升級亮點一次看

抬價退散!黃牛狂拋售Switch 2「賣愈多賠愈多」金額曝 任天堂1招真有用

114分科化學/試題與解答出爐 考生意見分歧…見「魔王題」苦笑:沒把握

行人違規取締數暴增51% 交通部「為減少事故」:取締不分駕駛、行人

交通部公布取締件數,今年1至3月汽車不停讓開罰3萬件、行人違規取締2.6萬件,其中抓行人違規大增51%。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交通部公布取締件數,今年1至3月汽車不停讓開罰3萬件、行人違規取締2.6萬件,其中抓行人違規大增51%。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為降低行人死傷,交通部修法重罰汽車駕駛不讓行人肇事罰則,但行人違規闖紅燈情況也引發駕駛團體不滿,要求提高罰鍰至1.8萬元。交通部公布取締件數,今年1至3月汽車不停讓開罰3萬件、行人違規取締2.6萬件,其中抓行人違規大增51%。交通部表示,違規取締不分駕駛或行人,都是為減少事故。

交通部修法加重汽車駕駛不讓行人罰則,其中駕駛人未停讓行人致輕傷及重傷,分別調高罰鍰為1.8萬元及3.6萬元,最快6月底上路,但目前行人違規闖紅燈罰款卻僅500元,引發駕駛人團體不滿,要求行人闖紅燈罰款應提高至1.8萬元,並預告將在5月19日包圍交通部繞行抗議。

交通部在臉書粉專公布行人、汽機車不讓行人取締統計,2023年車輛路口不停讓行人取締數為14萬439件,2024年則取締11萬179件,違規取締件數減少21.5%;行人違規取締2023年則有7萬839件,2024年取締8萬5239件,增加了20.3%。

此外,今年1月至3月車輛路口不停讓行人取締3萬232件,比去年同期的2萬6299件多取締14.9%;行人違規取締今年1月至3月為2萬6497件,比去年同期的1萬7534件,違規取締大幅增加51%。

交通部表示,談論交通安全,關鍵不在於「站哪一邊」,而是「如何有效避險」,交通規則設計初衷就是讓每名用路人提升安全,所以取締違規不分駕駛或行人 ,目的都是為了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

交通部進一步指出,行人與車輛本就是「不對等」的存在,一旦碰撞,受傷最重的往往是行人,因此交通政策必須持續強化對弱勢用路人的保護,為讓所有人都能平安回家,請駕駛一定要停讓行人 ,用行動守護彼此安全。

針對行人違規是否修法加重罰款,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長林福山表示,過往交通部持續對行人違規一直都有相關宣導,目前也將先朝向加強宣導方向為優先。

交通部公布取締件數,今年1至3月汽車不停讓開罰3萬件、行人違規取締2.6萬件,其中抓行人違規大增51%。圖/交通部提供
交通部公布取締件數,今年1至3月汽車不停讓開罰3萬件、行人違規取締2.6萬件,其中抓行人違規大增51%。圖/交通部提供

闖紅燈 路口不停讓行人 交通部

延伸閱讀

深坑輕軌S3站設中正橋旁住宅多 地方憂用地取得難

高鐵延伸宜蘭 宜蘭縣府拋與台鐵共構

高鐵延伸宜蘭縣府拋「高台鐵共構」 交通部坦言有3問題

隔熱紙規範上路!交通部6月底公布指引 明年起新車驗車不合格恐吊牌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海象不佳影響 小三通金廈航線今上午起停航

受到金廈海域海象不佳影響,金門縣港務處今天上午公告,小三通客運金門水頭至廈門五通航線自08時50分起全面停航,提醒計劃搭...

崩潰!清水服務區遭檢舉清潔員「拿拖把擦桌子」 統一超商回應了

「全台最美服務區」去年與全台消費者正式見面後,立刻受到每天數以萬計過往遊客的青睞,但是日前有民眾拍下,清潔人員竟用拖把拖...

快訊/台鐵二水林內段路基流失雙線不通 數百乘客遊覽車接駁

雲林縣今日上午11時開始豪雨不斷,台鐵二水到林內間(K255+200)受豪大雨影響,下午路線掏空造成雙線不通,下午3時在...

比藥物更有效!醫曝每天「1動作」促進身體代謝 抗癌又控糖

「冷到發抖,讓身體吃點苦」可能成為控糖抗癌新關鍵。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近日在臉書發文,引述最新研究指出:讓身體冷一點、抖一下,竟可能啟動身體代謝系統,喚醒棕色脂肪,讓細胞重新學會「怎麼用糖、怎麼省糖」,不只能降血糖、降血壓,甚至能讓癌細胞「餓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