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燃費擬改名為公路使用養護費 電動車2030年將開徵

考量電動車逐漸增多,立委提案修正現今使用的「汽車燃料使用費」改名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交通部表示,已請運研會通盤檢討徵收規範及配套措施,預計2026年報告出爐、2030年針對電動車開徵。聯合報系資料照
考量電動車逐漸增多,立委提案修正現今使用的「汽車燃料使用費」改名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交通部表示,已請運研會通盤檢討徵收規範及配套措施,預計2026年報告出爐、2030年針對電動車開徵。聯合報系資料照

電動車吃電,用「汽車燃料使用費」課徵名不正言不順,立委今天李昆澤表示,考量電動車逐漸增多,現今使用的「汽車燃料使用費」應改名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交通部表示,基於徵收目的,建議改名為「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並請運研會通盤檢討徵收規範及配套措施,預計2026年報告出爐、2030年針對電動車開徵。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審查公路法修法第27、28、75條,立委提案欲將「汽車燃料使用費」改名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

李昆澤質詢時指出,汽燃費目前是依照車輛cc數計算,每年徵收約500億元,汽燃費的分配為中央、地方、國道基金,而電動汽車的數量也逐年增加,2018年電動車約20萬輛,今年3月電動車已達88萬輛。

其中,戰列部隊編制裝備內的軍用汽車、領有特種車行執照並免徵使用牌照稅的車輛、外交使節及享有外交待遇的外國人汽車、經公路主管機關核准的市區汽車客運業及公路汽車客運業,專攻大眾運輸使用的公共汽車、電動汽車、計程車等,均免徵汽燃費。

李昆澤說,關於汽燃費的討論應以道路為主體並有3大重點,包含確保道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的費用充足、以道路使用為主體,徵收對象應為實際用路車輛、收費應具有公平性;而汽燃費改革主要討論方向應為是繼續隨車徵收,還是改為隨油徵收或隨里程徵收。

針對上述3種徵收方式的比較,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分析,隨車徵收比較簡單,強調cc數跟車種,民眾比較能接受,目前新加玻、日本、歐盟仍採用隨車徵收。

隨油徵收能反映車輛實際使用狀況,缺點是2030年預估電動汽車將達51萬輛、電動機車240萬輛,若持續免徵,光2030年可能減徵36億;隨里程徵收則較能反映道路狀況,缺點是普及人及竄改問題;以碼表登錄,有改表疑慮,無法有效建立防弊機制。

陳彥伯說,基於公路法第27條徵收目的,建議將「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修正為「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另也考量電動車發展趨勢,已請運研所通盤檢討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的徵收規範,包含徵收對象、方式、期間、規範費率、增列電動汽機車收費標準等,以及配套措施。

陳彥伯表示,汽燃費還是要考量公平跟民眾負擔跟來源,運研所檢討報告需一段時間,預估2026年通盤檢討報告出爐,另因應淨零排放政策,還是鼓勵民眾使用電動車,預計2030年將針對電動車開徵。

電動汽車 陳彥伯 李昆澤

延伸閱讀

鴻海電動車擴張日本版圖 預計2027年推出電動巴士

Mitsubishi攜手鴻華先進簽署合作備忘錄 由裕隆製造電動車 2026年進軍大洋洲市場

高雄機場立體停車場今動土 交長陳世凱坦言「對高雄特別偏心」

白沙屯媽進香公、鐵路聯運 苗栗高鐵站1天疏運逾2000人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受颱風薇帕影響 小三通金廈泉航班明天全面取消

受中度颱風薇帕外圍環流影響,金門縣港務處今日下午公告,小三通客運航線明(19)日全面停航,影響航線包含金門水頭往返廈門五...

薇帕颱風海警發布 今晚到明天距離最近

今年第6號颱風薇帕今天凌晨2時面生成,氣象署上午11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技正謝佩芸表示,預計...

薇帕颱風環流相當寬廣 午後東半部有感 明天雨勢最猛

今年第6號颱風薇帕,今天凌晨2時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生成,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技正謝佩芸表示,預計未來會向西北移動,通過巴...

人妻憂「先生無法斷奶影響母乳營養」 醫正經回應:記得消毒就好

近日一則關於母乳哺餵的趣味提問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一位人妻向婦產科名醫蘇怡寧私訊詢問「老公一起吸母乳會影響母乳成分嗎?」,蘇醫師以一句「不會啊,記得乳頭消毒就好」作答,不僅讓人妻安心,也讓網友笑稱「好深奧的話題!學到知識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