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削弱NASA引憂慮、中歐加速布局 太空為何成全球各國爭搶戰場?

亞洲成關稅刀下首波祭旗 台灣讓利仍難逃川普雙重壓力

高雄全台首座超級電池工廠大火 含警消16人送醫、小港區空汙警報

酒精「一級致癌物」易攻擊基因 49%國人喝酒臉紅更危險

亞洲人的體質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成的乙醛,容易一喝酒就臉紅。本報資料照片
亞洲人的體質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成的乙醛,容易一喝酒就臉紅。本報資料照片

乙醛是一種化學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許多文獻報告,喝酒會引發癌症。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理事長陳恒德表示,別再以為小酌一杯沒關係,酒精進入人體後,代謝過程會產生有害物質,容易攻擊身體基因,可能啟動致癌機制。

陳恒德說,不論喝多喝少,都有機會讓免疫系統受到損害,雖然衛福部發表的「每日飲酒酒精標準量」指出,成年男性飲酒不超過2單位、成年女性不超過1單位,但是亞洲人的體質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成的乙醛,一喝酒就臉紅、心跳加快。

陳恒德強調,缺乏ALDH2是一種先天的基因缺陷,又稱為「酒精不耐症」,而台灣人的這種基因特性比例更高,高達49%,只要一喝酒就暴露在致癌風險下。國人聞癌色變,根據數字分析,歐美國家平均每25位癌症病患就有一位是飲酒引起,國人則是每10位癌症病患就有一位是飲酒所致,高出2.5倍。

除了致癌,酒精也跟罹患心血管疾病與腎臟病有高度相關,長期過度飲用,更會造成腦神經及認知功能受損,引起失智症。「酒精會刺激腎臟,加速代謝和排尿,是引發慢性腎臟病的高風險因子。」陳恒德說,酒精對身體的影響是全面性的,久了對酒精產生成癮性,造成身心危害。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自2019年倡議制訂5月9日為「台灣無酒日」的認知衛教日,提醒民眾酒精使用所引起的各種疾病和癌症是可以預防,這也突顯改變生活飲食習慣、避免飲酒、衞教宣導和酒精代謝基因篩檢的重要性。

「酒精會引起各種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胰臟炎、心血管疾病、失智、肺結核及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大腸直腸等常見消化道癌症,以及女性乳癌。」陳恒德說,健康台灣的政策目標在2030年台灣癌症的死亡能減少三分之一,應該也要納入飲酒宣導,降低致癌因子。

若有飲酒困擾甚至有酒精成癮現象,陳恒德提醒,衛福部推動「酒癮治療費用補助」,自願到酒癮治療機構接受成癮治療者,每人每年最高可申請酒癮治療費用補助4萬元。包括馬偕紀念醫院成立的首家「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或至全台灣138家指定酒癮治療機構,尋求專業協助。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精 癌症

延伸閱讀

奇美醫與台灣禮來建立策略聯盟 基因、預防、分散式臨床試驗三箭齊發

台灣人喝酒更易致癌!近半國人缺乏代謝酵素 罹7癌風險增

5月9日台灣無酒日 衛福部提醒「安全飲酒量」不存在

14歲前飲酒成癮風險高 近5成青少年貪杯因「長輩勸酒」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獨/員工旅遊住墾丁凱撒疑食物中毒 屏東縣衛生局調查結果出爐!

新北市某公司員工旅遊6月22日入住墾丁凱撒飯店,發生7人疑食品中毒案,屏東縣衛生局上月23日接獲高市衛生局通報後展開調查...

海象不佳影響 小三通金廈航線今上午起停航

受到金廈海域海象不佳影響,金門縣港務處今天上午公告,小三通客運金門水頭至廈門五通航線自08時50分起全面停航,提醒計劃搭...

崩潰!清水服務區遭檢舉清潔員「拿拖把擦桌子」 統一超商回應了

「全台最美服務區」去年與全台消費者正式見面後,立刻受到每天數以萬計過往遊客的青睞,但是日前有民眾拍下,清潔人員竟用拖把拖...

快訊/台鐵二水林內段路基流失雙線不通 數百乘客遊覽車接駁

雲林縣今日上午11時開始豪雨不斷,台鐵二水到林內間(K255+200)受豪大雨影響,下午路線掏空造成雙線不通,下午3時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