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壓力型失眠難入眠 中醫師籲調肝養心找回好睡眠

失眠問題在現代社會日益普遍,根據國健署調查,台灣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受失眠困擾,其中尤以45至65歲中年女性為大宗。中醫師指出,現代人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加上長時間使用3C產品,易導致中醫所謂「肝氣鬱結」、「心神失養」,進而造成失眠、情緒不穩與經期紊亂等問題。
32歲的陳小姐是一名業務員,工作時間不固定,長期加班熬夜,即使假日也難以好好休息,導致淺眠、多夢、經期不調與情緒焦躁,便成為「壓力型失眠」的典型案例。土城醫院中醫科醫師劉泰然表示,肝氣鬱結者多表現為胸悶、易嘆氣、入睡困難,若氣血長期失調,則易演變成心神失養,症狀包括倦怠、記憶力衰退與白天恍神。
劉泰然說明,中醫對失眠的治療強調個人化調理,常依患者體質選用疏肝理氣、清熱、養心安神等方式處方,用藥上則會配合柴胡、香附、遠志、合歡皮等中藥材,必要時也可輔以針灸協助氣血調和。
「睡不好,不只累,更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劉泰然提醒,失眠若久未改善,除了白天精神不濟,更可能衍生免疫力下降、焦慮、甚至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他建議民眾建立規律作息,睡前避免劇烈運動與使用3C產品,可按摩神門、內關與太衝等穴位幫助放鬆,也可透過腹式呼吸、精油泡腳等方式助眠,但孕婦應避免自行按摩穴位。
劉泰然呼籲,當身體長期出現睡眠障礙時,不應一味忍耐,更不宜自行服藥因應,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找回身心平衡與健康睡眠,才能真正「養心安神」,迎接每個清晨的挑戰。
【2025報稅季來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