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考照研增「行穿線前指差確認」民團:應改擺頭確認

交通部公路局25日召開「精進駕照考前、中、後相關制度」交流會,會中提及研擬6月2日起汽車路考增「行人穿越道前未減速禮讓及未確實指差確認」,未落實一次扣32分出局。民團與立委林月琴今舉辦記者會,強調當天會議民團對此有不同意見,不應把民團當背書工具,呼籲應改「擺頭確認、檢查視線死角」替代。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表示,公路局4月25日的會議中,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提出駕訓改革建議,包含建立一般及高齡駕駛回訓制度、整合實體和線上課程、恢復舉發和違規講習、嚴格品管駕訓教練水準,8個民團聯合也提出改革建議書包含4大項目和13個子項。
陳愷寧強調,「小客車指差確認」並非他們在會議中所提的建議,也未於提交的「聯合建議書」中,且會議中諸多民團均有表示不同意見,雙方未有共識之下公路局仍強行推出,除批評交通部倉促修法,也呼籲公路局要審慎思量、反省,勿將民間團體當成為錯誤政策的背書工具。
林月琴表示,民間團體的參與需要的是實質的意見交流,而非空泛單向的表達,更遑論把團體出席當作背書不當政策的橡皮圖章,並認為交通部應盡快建立一般駕駛與高齡駕駛的回訓制度、重新檢討記點制度的設計,朝向逐步恢復違規舉發、強化道安講習的執行,尤其是闖紅燈及嚴重超速違規等,高危險駕駛的行為。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林柏勛指出,「指差確認」適用於特定情境,如在台灣目前僅有軌道運輸,如捷運、高鐵,以及台灣特定縣市的市區公車在應用,就連大型貨車駕駛從2024年8月起也只需響應「轉彎暫停、安全再行」,並未全面強制指差確認,而在歐美等對駕駛行為規範嚴格的國家,也僅有要求擺頭確認而已。
林柏勛表示,聯盟並不建議普通小客車全面實行指差確認並作為考試標準,除過於形式主義,上路後難以取締,更容易影響交通車流及安全,建議應改為在路口處及遇行穿線時,擺頭確認是否有行人準備過馬路,或確認視線死角等方式,來完善制度並保障行人安全。
知名YouTuber、第四維度火花羅說,駕駛人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交通道路設計的整體改善,以及後續的計點、追蹤、與強化駕照回訓、回收制度等更應重視,不能放任台灣這樣的空白形式;相較於交通部對於駕訓班教育施以獨步全球、無所適從的規範,其他在工程、駕照後端改革的空白,才更應是我們該關注與推動的部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