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金、羅一鈞澄清The Lancet文章 新冠致死率在台僅0.16%

奇美醫院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表示,《刺胳針》(The Lancet)中一篇討論台灣健保體系在崩壞的文章,並非研究論文,並且引述內容錯誤,直批原文作者探討健保應該更謹慎,Lancet也不該沒有查證就下聳動標題。本報資料照片
奇美醫院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表示,《刺胳針》(The Lancet)中一篇討論台灣健保體系在崩壞的文章,並非研究論文,並且引述內容錯誤,直批原文作者探討健保應該更謹慎,Lancet也不該沒有查證就下聳動標題。本報資料照片

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刊登一篇文章投書,以台灣健保體系處在崩壞邊緣為題目,引發醫界熱議。奇美醫院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表示,該文章並非研究論文,引述內容錯誤,直批原文作者探討健保應該更謹慎,Lancet也不該沒有查證就下聳動標題。

一篇由李景行(Jing-Xing Li)、許漱白(Shu-Bai Hsud)投書的文章談到我家醫療場域的護病比高,以及過勞低薪問題,還有急診壅塞困境,甚至政府官員在社群平台嘲諷急診醫師等事件,引發醫界熱議。

陳志金指出,該文章作者是中部某醫學中心的一名內科住院醫師,文章內容引入媒體報導,如急診壅塞、官員的不當言論、護病比、護理離職潮、薪資、新冠住院死亡率,最後結論是「台灣健保瀕臨全面崩潰」。雖然住院醫師寫文章探討健保值得鼓勵,但是國際期刊投書,應該要更嚴謹,最好是專門老師指導 。

陳志金表示,該篇文章並不是研究論文,只是一篇很短的的「讀者投書」;再者,文章補充資料(Supplementary Material)檔案錯誤,是另外一篇研究的資料。最後,文中提到「2022年Omicron疫情高峰時期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58.2%,跟日本12.5%差距大」也是錯誤資訊。

陳志金說,依照文章的文獻查證,原文是長庚論文,探討110名重症插管病人在不同COVID時期的臨床表現。「58.2%」是指Omicron病人的占比,並非死亡率。他呼籲,作者或是政府應該澄清,以免誤導國外學者。同時他說,Lancet不應該在沒有確實查證之下,允許這樣的標題。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2022年Omicron流行期間,國內新冠確診病例約880萬例,死亡約1.4萬例,致死率約0.16%。同時期日本致死率為0.2%,我國並未高於日本。

國際知名醫學期刊「 刺胳針」刊登國內醫師投書指台灣健保體系處在崩壞邊緣目,引發醫界熱議。奇美醫院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在臉書專頁表示,該文章並非研究論文,且引述內容錯誤。圖/取自陳志金臉書
國際知名醫學期刊「 刺胳針」刊登國內醫師投書指台灣健保體系處在崩壞邊緣目,引發醫界熱議。奇美醫院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在臉書專頁表示,該文章並非研究論文,且引述內容錯誤。圖/取自陳志金臉書

醫師 死亡率 健保

延伸閱讀

台灣健保崩壞亂象登國際期刊 急診壅塞、小腦袋全揭露

醫界大佬稱AI診斷能改善急診壅塞 急診醫以3件事反駁:它無法抬病人上床

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健保近1年 肺癌占最大宗

「沒給自己留餘地」習近平決意硬摃美國 外媒:川普恐須先打電話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43年居首 自殺隔14年再上榜

衛福部昨公布一一三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四十三年位居首位,去年共有五萬四○三二人死於惡性腫瘤,平均每九分四十五秒就有一...

求善終、生死兩相安 醫師:做好安寧醫療四大人生課題

人生的終站是死亡,要如何面對,許多人都還沒有做好準備。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是針對末期病人的醫療服務,台大醫院金山分院...

睡夢中驚醒!花蓮5:07發生規模4.2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10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花蓮今清晨5時07分發生規模4.2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地震深度14.6...

孕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恐影響胎兒腎臟健康

孕期用藥須審慎,高雄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揭示,孕婦若於中、晚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子女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