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兒少 玩社群不懂數位足跡

家扶基金會昨公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顯示逾八成兒少活躍於社群媒體,卻有半數不知隱私設定位置,呼籲家長提醒孩子重視數位足跡安全。  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家扶基金會昨公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顯示逾八成兒少活躍於社群媒體,卻有半數不知隱私設定位置,呼籲家長提醒孩子重視數位足跡安全。 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兒少使用網路已是日常,但對數位足跡曝光的輕忽,導致被盜用身分、肉搜、騷擾、詐騙,甚至性私密影像外流等層出不窮。家扶基金會昨發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報告,超過八成兒少在社群媒體上活動,卻有五成不知社群媒體隱私設定位置,呼籲家長應提醒孩子重視數位足跡。

教育部調查,兒少在國小前即接觸網路者超過兩成,在國小四至六年級的比率更超過三成。據警政署統計,網路犯罪近五年成長逾三倍;最新統計,二○二三年一到五月,網路犯罪兒童及少年被害人數較上一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卅三點二。

家扶基金會在去年十二月廿六日至今年一月卅一日,針對九至十八歲兒少問卷調查,回收有效份數八六三○份,信心水準百分之九十五、誤差值為正負一點○六個百分點。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主任蔡雯璟指出,高達百分之八十三點六三的兒少在社群媒體上活動,國高中生更超過九成五;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轉發者,分享內容以照片或影片為主,占百分之六十二點九一。

值得注意的是,百分之四十九點一的兒少,認為可在社群媒體公開個人資訊,其中又有百分之六十五點六八,認為可公開生日,其次為自己的照片者,有百分之五十六點五四;百分之四十五點二五認為可公開姓名。

蔡雯璟說,照片、姓名都是可直接辨識的個資,一旦過度曝光,動向被掌握,將招致人身安全的風險。數位足跡本來就難避免,且資料已分享出去,遭截圖、備份、傳散後更難除盡,卻有近一成五兒少認為在社群媒體上的內容「經刪除後不保留」,百分之四十九點六八「不清楚」刪除後會被保留多久。

此外,更有百分之四十八點三五的兒少從未聽過數位足跡,百分之五十點一六不知道社群媒體、網路平台隱私設定位置,也有百分之四十三點五二的家長未過問兒少社群使用狀況,百分之卅八點四九表示家長沒有聊過有關網路安全話題。

家扶基金會台北青角督導鮑智傳分享,曾有兒少「小美(化名)」和陌生網友互動,網友探問就讀學校、居住地、平時活動地點等,小美不設防地告知且漸進相約見面,後續卻被騷擾。國中女孩「小丹(化名)」則是在IG限時動態上分享日常,卻被同學惡意截圖,並添加嘲諷侮辱文字後轉發並標註,她收到陌生騷擾私訊感到不安與惶恐。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數位足跡引發的身分遭盜用、敏感資料曝光、肉搜、聲譽受損或遭目標式廣告轟炸等事件層出不窮,過往家長、學校、社區都忽略保護數位足跡,呼籲大家關注,分享前三思、隱私要設定、交友定留意,親子多交流。

6歲前接觸網路 比率攀升 製表/葉冠妤
6歲前接觸網路 比率攀升 製表/葉冠妤

足跡 詐騙 網路 社群媒體 家扶基金會

延伸閱讀

家扶調查:5成兒少不知社群隱私設定 近4成家長未跟孩子談網路安全

家扶兒少數位足跡調查 半數不知隱私設定位置

在社群媒體上汙衊軍隊 俄羅斯男遭判勞改且「三年不准貼文」

康橋單車環台學生終於回來了! 受傷學生由同學攙扶回校園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求善終、生死兩相安 醫師:做好安寧醫療四大人生課題

人生的終站是死亡,要如何面對,許多人都還沒有做好準備。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是針對末期病人的醫療服務,台大醫院金山分院...

睡夢中驚醒!花蓮5:07發生規模4.2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10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花蓮今清晨5時07分發生規模4.2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地震深度14.6...

孕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恐影響胎兒腎臟健康

孕期用藥須審慎,高雄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揭示,孕婦若於中、晚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子女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此...

雨彈狂炸高雄水溝出現「新神獸」 大學生問:能放颱風假?

高雄從昨天深夜到今天上午遭雨彈狂炸,陸續出現道路淹積水災情,有網友駕車上班到路成泥流河,三鳳宮前的幸福川快溢出道路,高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