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丟關稅炸彈 全球剉著等…這國家領導人竟喊「很榮幸收到信」

台灣燈會將轉型 擬定點、精緻化

圖為2025年台灣燈會落幕最後燈光秀。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曾增勳攝影
圖為2025年台灣燈會落幕最後燈光秀。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曾增勳攝影

已舉辦卅六年的台灣燈會未來即將轉型,朝「三省」方向辦理。交通部觀光署證實,呼應永續發展趨勢,並引領燈會再朝向節省能源、節省經費及節省民眾排隊賞燈時間,未來台灣燈會規劃定點及精緻化的辦理方式,以利國際行銷及時勢。

今年台灣燈會在桃園,已是第卅十六年,而明、後年的台灣燈會舉辦地點也將分別選在嘉義縣及苗栗縣舉行,後續則尚未公布。觀光署表示,會將二O二六至二O二九年做為台灣燈會邁向四.O的暖身年,並規劃定點及精緻化的辦理方式,以利國際行銷及時勢。

觀光署表示,台灣燈會辦理初衷主要係結合地方資源,融入在地文化特色,以本土化、傳統化、科技化及國際化理念,結合花燈展示與藝術動態表演,將提燈籠、賞花燈的傳統民俗節慶活動,打造成國際型大型觀光盛會,具有燈藝傳承與推廣之指標性意義。

近年台灣燈會策展方向以永續發展、節能創新為目標,場地並配合當年度主辦縣市進行規劃,於最適現地條件做有效配置,儘可能於交通場站周邊舉辦或規劃完整配套之轉運站及接駁轉乘措施,且於燈會期間持續滾動檢討,期使交通衝擊降至最低。

觀光署說,台灣燈會自二OO一年起於全台輪流舉辦後,已有效輔導各縣市於舉辦燈會活動時融入當地文化元素,展現自身的元宵節慶特色,充分彰顯台灣多元文化的魅力,具階段性成效;目前除離島或東部等交通量能因素外,各縣市多已有辦理台灣燈會經驗,對於爭取主辦權意願較不若以往強烈,且規劃定點辦理較易於國際行銷宣傳,實有評估調整辦理形式的必要性。

品保協會國旅線召集委員沈雅卿表示,近年台灣燈會的舉辦形式像是以內需市場為主,主要還是吸引國人前往觀看,當然還是有一些外國觀光客在農曆春節過後選擇來台觀光,但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吸引力反而是平溪天燈,看台灣燈會反而是「順便」,如果未來觀光署針對台灣燈會的舉辦訴求是希望吸引入境客,固定地點是比較合適的。

觀光署補充,未來台灣燈會的燈藝作品除保留以往舊有內發光的傳統燈組形式外,並於作品材質、展出方式等再予細緻與精進,同時積極結合創新及科技等先進技術,併同將ESG概念導入燈會策展形式,提升展演內容的多元性,在發揚臺灣傳統燈藝基礎下,展現燈藝師、藝術家及設計師的精湛技藝,並著重與觀眾互動之沉浸式觀賞體驗,以及展期結束後燈組完善的典藏計畫,進而達到燈會傳承、轉型之目的。

另順應時代潮流,台灣燈會亦將參考世界著名燈光節如法國里昂、德國柏林、日本神戶等經驗及展出內容,以及引入現今熱門之主題IP等,期始台灣燈會能再開創嶄新夜間經濟,帶動地方商圈與產業,形成地域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並致力於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提升台灣燈會求新求變的國際觀及影響力。

觀光署 永續 台灣燈會

延伸閱讀

華語導遊搭翻譯可帶團規範延長 導遊協會:未來恐直接合法化 

5月主打星 南投星空季攜手臺灣觀光100亮點

7外語導遊稀缺 觀光署延長華語導遊搭翻譯可帶團規範

阿里山星光婚旅轉型首場 15對戀人穿旗袍享受浪漫時光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獨/員工旅遊住墾丁凱撒疑食物中毒 屏東縣衛生局調查結果出爐!

新北市某公司員工旅遊6月22日入住墾丁凱撒飯店,發生7人疑食品中毒案,屏東縣衛生局上月23日接獲高市衛生局通報後展開調查...

海象不佳影響 小三通金廈航線今上午起停航

受到金廈海域海象不佳影響,金門縣港務處今天上午公告,小三通客運金門水頭至廈門五通航線自08時50分起全面停航,提醒計劃搭...

崩潰!清水服務區遭檢舉清潔員「拿拖把擦桌子」 統一超商回應了

「全台最美服務區」去年與全台消費者正式見面後,立刻受到每天數以萬計過往遊客的青睞,但是日前有民眾拍下,清潔人員竟用拖把拖...

快訊/台鐵二水林內段路基流失雙線不通 數百乘客遊覽車接駁

雲林縣今日上午11時開始豪雨不斷,台鐵二水到林內間(K255+200)受豪大雨影響,下午路線掏空造成雙線不通,下午3時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