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學界AI人才大流失 美博士生進企業年薪是指導教授5倍

獨/立委鄭正鈐遭控欠千萬開庭要求不准旁聽 法官:不是推法庭直播?

彰化累積雨量大範圍紫爆 鄭明典:可能需要周邊縣市支援防救災

吃很少血糖仍然高?營養師強調這件事超重要 分享3招穩定血糖

很多人以為少吃碳水化合物,就能控制血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很多人以為少吃碳水化合物,就能控制血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很多人以為少吃碳水化合物,就能控制血糖。台灣1名營養師卻指出,「單純少吃是不夠的」,加上缺乏水溶性纖維,血糖就好似過山車一樣飆升急降,同時分享3個簡單的飲食調整,協助穩定血糖。

水溶性纖維不足 餐後血糖狂升暴跌

營養師薛曉晶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如果餐後1小時血糖飆高,甚至飯後容易睏,覺得精神不好,注意力無法集中,就是血糖異常,當長期攝取過少食物時,身體會啟動「胰島素抗性」機制,令到血糖更難降下,身體更會從肝臟釋放更多葡萄糖來維持能量,這反而會讓空腹血糖更高。

最重要的是缺乏水溶性纖維,水溶性纖維形成凝膠狀,減緩糖分吸收速度,幫助血糖緩慢上升,不會突然飆高後急劇下降,一旦攝取不足,糖分會更快進入血液,導致餐後血糖飆升。

根據營養學雜誌《Nutrients》在2020年的研究顯示,增加水溶性纖維的攝取,例如燕麥中的β-葡聚醣,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波動,有助長期血糖控制。另外,另1份營養學雜誌《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在2014年的研究顯示,水溶性纖維能延遲胃排空,使餐後血糖上升速度變慢,減少胰島素劇烈波動,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是1個有效的飲食策略。

3招令血糖更加穩定

她同時分享3個飲食調整策略,用來穩定血糖︰

1. 每餐加一點黑木耳白木耳

黑木耳和白木耳含有水溶性纖維,根據營養學雜誌《Clinical Nutrition》2020年的研究,每天攝取7.6至8.3克的水溶性纖維,可以顯著降低糖化血色素和胰島素阻抗,有助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管理。

黑木耳和白木耳亦含有天然多醣體,能幫助延緩醣類吸收,減緩血糖波動,讓血糖變得更穩定。

2. 用燕麥或地瓜取代白飯

燕麥和地瓜的升糖指數值較低,含有豐富的β-葡聚醣與抗性澱粉,能幫助血糖緩慢上升,避免餐後血糖飆高。

根據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在2017年的研究顯示,燕麥和地瓜降低胰島素波動,提升飽足感,幫助長期血糖控制。

3. 飯後吃半顆蘋果或奇異果

蘋果含有果膠,奇異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延緩糖分吸收,減少血糖劇烈波動,讓餐後血糖更加穩定。

醫學期刊《The FASEB Journal》2015年研究結果顯示,單次攝取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明顯降低餐後血糖反應,幫助長期糖尿病管理。

延伸閱讀:

出現這2個症狀要小心!醫生警告隨時罹患胰臟癌 呼籲盡快測血糖

糖尿病人飯後食水果助穩定血糖 營養專家教揀4種水果免血糖急升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地瓜 患者 營養師 白木耳 糖尿病 黑木耳

延伸閱讀

餐前喝水助減重也控血糖!專業建議「一喝法」大降空腹血糖

嘴饞特別想吃雞排、洋芋片 醫:身體正發出「警訊」

「超級堅果」能平衡血糖、幫助睡眠!吃開心果有健康7益處

吃很少為何血糖還降不下來?營養師3個飲食調整助穩血糖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彰化雷雨交加多處淹水 氣象署曝原因:西南風+低壓帶輻合影響

丹娜絲颱風遠離,但彰化今早卻出現驚人雨勢,多個鄉鎮都被列入淹水一級警戒。中央氣象署表示,受到西南風影響,加上大低壓帶輻合...

彰雲投國家級警報響!大雷雨警戒熱區擴大 中南部6縣市慎防致災淹水

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嘉義縣、雲林縣、南投縣、台中市、彰化縣、嘉義市,持續時間至下午2時30分;慎防劇...

強烈雷雨帶往雲林南投移動 彰化5地累積雨量破212毫米

「彰、雲、投,慎防劇烈降雨」。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強烈雷雨帶正往雲林、南投移動中,留意致災性的劇烈降...

彰化雨彈升級大豪雨!北東飆高溫 氣象署示警馬祖今晚丹娜絲進逼

丹娜絲颱風遠離,不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今天表示,周五之前都是受到低壓帶和西南風影響,天氣上變得比較不穩定,尤其中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