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台大醫院「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 救回4旬女

台大醫院近期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不停跳移植手術,49歲蘇女士罹患擴張型心肌病變,反覆入院施打強心劑,裝設心室輔助器後,卻因嚴重感染再度入院,被排入台大醫院心臟移手等候名單,於去年8月15日完成移植,過程中手術團隊以移動式灌流系統運送捐贈者心臟,保持血液灌流、心臟跳動,預期改善受贈者術後心臟功能及存活率。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專任主治醫師紀乃新說,心臟移植過程中,團隊從捐贈者身上摘下心臟,到縫合到受贈者身上、心臟恢復跳動為止,傳統上稱為「缺血時間」,一般建議缺血時間不可超過4小時,否則預後不佳,且時間愈短愈好,全球均設法減少缺血時間,2023年美國史丹佛大學醫院也曾完成一例心臟跳動移植手術,中國大陸廣州也有類似手術紀錄,但這兩個案例均未做到「零缺血」。
紀乃新表示,零缺血時間可避免移植過程中心臟停止,或血液再灌流導致心臟損傷,為此,團隊設計一套灌流系統,從捐贈者身上取下心臟後,全程保持血液流動及心臟跳動,將其運送至相鄰的手術室,縫合至受贈病人身上,因整個移植過程中,心臟維持血液流動,因此縫合過程也較為複雜。團隊預計未來持續改善灌流系統,讓此技術應用在多病人身上。
蘇女士具心臟衰竭病史,2023年起反覆發作,經常住院施打強心劑,後續裝設心室輔助器,但因感染等問題重新入院,2024年接受移植手術。她表示,過去不論躺著、站著、坐著都無法睡覺,感謝捐贈者大愛,及醫療團隊協助,離開加護病房後一周內,自己已恢復正常走路,持續走30分鐘都不用停下,還能一口氣爬4層樓梯。
紀乃新表示,台大醫院截至目前,已完成700例心臟移植,占全台心臟移植數量3分之1,若沒有捐贈者,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感謝捐贈者大礙及家屬捨得,院內醫師均把醫療視為志業,完成使命。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虞希禹表示,該院心臟移植病人五年存活率達75%,且40%病人回到社會工作崗位,持續貢獻社會。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已故心臟移植權威朱樹勳在台大醫院完成亞洲首例心臟移植手術,台大希望成為醫療服務研究技術的開創者。心臟若缺血,對功能一定會帶來影響,本次團隊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盼各界談論醫療時,除健保議題、急診壅塞外,也能關注正面新聞,「台大醫療團隊,在大環境不理想情況下,沒有停止進步的腳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