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算命師恐被取代?他實測AI看手相「超神準」嚇壞了 網:超有潛力

NBA/約柯奇「準大三元」克服15分落後 金塊延長賽驚險退快艇

濃霧鎖交通 金門小三通停駛 多航班取消或延遲

情緒焦慮是大腦在放煙火 醫:多吃這類食物幫身體滅火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說,時常感到焦慮,是免疫系統在對大腦「放煙火」,多吃魚油、橄欖油、綠色蔬菜、莓果和薑黃,這些食物會幫你「滅火」。圖/123RF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說,時常感到焦慮,是免疫系統在對大腦「放煙火」,多吃魚油、橄欖油、綠色蔬菜、莓果和薑黃,這些食物會幫你「滅火」。圖/123RF

現代人明明沒發生什麼壓力的大事,但老是覺得心煩、焦慮、晚上睡不好?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依國際研究期刊「Cell」(細胞)最新研究,時常感到焦慮,是免疫系統在對大腦「放煙火」,原來是身體發炎了,大腦在抗議。

焦慮這件事,不只是心理問題,而是「全身在出事」。張家銘說,「Cell」期刊今年連出兩篇研究,第一篇研究發現,原本只在免疫系統裡活動的發炎訊號分子(IL-17E),居然會進入大腦、影響我們的神經細胞,甚至直接參與情緒的控制。

第二篇研究更驚人,指出大腦裡「管焦慮」的杏仁核,會被這些發炎或抗發炎的激素影響。簡單講,如果最近身體有慢性發炎,像是吃太多糖、熬夜、壓力大、腸道菌亂掉等,大腦裡負責穩定情緒的那塊區域會「開過頭」,人就會變得很容易焦慮、煩躁、想哭、睡不好。

張家銘說,過去常以為情緒不好是「心裡有事」,但這兩篇研究說得很清楚,其實那是你的免疫系統、腸道、睡眠和飲食,影響了你的大腦。有些人情緒一直都不穩,一直都在吃抗焦慮藥,但效果有限,結果是血糖很波動、腸道菌失衡、IL-17發炎指數超高,才知道,情緒是「身體健康的鏡子」。

要穩定情緒,該怎麼做?張家銘指出,穩定情緒,不一定要從藥物開始,可以從「抗發炎生活」下手,而可以從餐桌和睡覺開始。在餐桌方面,可以吃得抗發炎一點,如少吃精製糖、油炸物、超加工食品,多吃魚油、橄欖油、綠色蔬菜、莓果和薑黃,這些食物會幫你「滅火」。

張家銘說,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腸道,好菌會幫助製造血清素等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吃發酵食物、膳食纖維,像是優格、泡菜、洋蔥、香蕉、地瓜。

另,睡飽真的能讓人快樂。張家銘指出,失眠會讓大腦發炎加劇,所以規律作息、睡前別滑手機,必要時補一點鎂或茶胺酸,幫助大腦進入修復模式。並記得動一動。每天30分鐘的快走或輕運動,是最天然的抗憂鬱藥,會讓大腦分泌正向情緒的激素,還能幫你抗發炎。

真正能讓情緒穩下來的,不是壓抑,而是看懂原因、對症調整。張家銘說,真正的情緒穩定,不是靠忍,而是靠「調頻」,調好你體內免疫、神經與腸道頻率,情緒自然就會回到穩定的節奏。如果最近正經歷這樣的情緒亂流,也許該慢下來,吃對、睡好、動一動,好好幫身體「滅火」,才是你真正需要的療癒。

壓力 情緒

延伸閱讀

體內「裝死」病毒竟容易引發癌症 醫:5大措施防它甦醒

餐前喝水助減重也控血糖!專業建議「一喝法」大降空腹血糖

看股市跌漲喘不過氣 醫:不是玻璃心是神經過度警戒了

益生菌的好幫手!專家曝「多1步驟」助腸道消化還可抗癌

相關新聞

零關稅生效 「紐乳」價格仍未降

台紐經濟合作協定今年起全面生效,紐西蘭進口液態乳零關稅來台,然而市售約一公升的紐西蘭鮮乳每瓶仍要價一二○元,業務通路價格...

台大公衛專家:3月超額死亡降 但麻疹疫情創6年新高

國內因急診壅塞,病人延後治療及新年假期等原因,2月超額死亡達29%,創新冠疫情後新高。台大公衛學院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

輪班間隔短 客運違規率升至近4成

汽車客運業疲勞駕駛釀禍時有所聞,據勞動部最新公布二○二四年專案勞檢,發現汽車客運業處分率從二○二三年的百分之卅一點四,升...

監所醫療費缺口 擬挪罕病預備金

矯正機關收容人增加,許多受刑人為長刑期或高齡者,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歷年編列用於監所醫療預算未大幅成長,去年產生二...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

飲料店愛用「紐乳」 一天省千元

外國進口的長效液態乳標示爭議延燒多時,行政院食安辦日前拍板,未來只有取得鮮乳標章、CAS或產銷履歷等標章的國產乳才可標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