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腦部動脈腫瘤變大!許藍方自曝近況 簽下遺囑送醫「緊急動刀」

蔡正元曝日本前高官警告「賴清德出手整肅」 本人發聲抗議了

大立光驚傳遭搜索!9人涉內線交易遭帶回複訊 公司說話了

百歲醫師失智仍「查房」 專家:懷舊治療喚醒長輩記憶

懷舊治療可延緩失智退化,引導長輩建立正向情緒、找回記憶力。圖/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提供
懷舊治療可延緩失智退化,引導長輩建立正向情緒、找回記憶力。圖/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提供

101歲的小芝奶奶,過去曾是醫師,30年前退休後住在國外,10年前回到台灣並住在原任職醫院的員工宿舍。4年前,出現記憶力減退、情緒波動等變化,原以為只是年老退化,但隨著走失、精神問題頻繁出現,最終確診為中度失智症

為了接受專業照顧,家人安排入住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不過,小芝奶奶時常走進其他住民的寢室「查房」,甚至對照服員給予醫療上的建議,並且不停說教,引起其他住民的不安與排斥。這樣的情況不斷重複,住民表現出明顯的抗拒行為,她也顯得格外孤單與不安。

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處長王寶英表示,失智症不單只有記憶力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嚴重時會影響人際關係與情感控制。每位失智症患者出現的行為症狀不盡相同,以小芝奶奶為例,常以為自己還停留在執業時期,所以會不自覺巡房、直接表達意見。

「失智症患者的短期記憶功能雖然逐漸衰退了,也許不記得最近發生過的事情,但是對往事卻能如數家珍,甚至某些專業能力還在。」王寶英說,要接住失智長輩,最重要的是用「全然接納」來理解個案行為背後的故事,並適時引導抒發情緒,而非強行矯正不適當的行為。

王寶英分享,機構有許多住民曾是老闆、老師、學者,心中仍渴望被認同的自信與價值感。照護團隊藉由懷舊治療、感官刺激與個別化陪伴,幫助他們一起面對疾病的挑戰。只要小芝奶奶願意說,照服員就耐心聆聽,漸漸地找回熟悉的自我,被誤解的行為也重新轉化為與他人連結的橋樑。

王寶英強調,疾病帶來的生理衰退讓人挫折,在聖若瑟,每一位長者的獨特表現,都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全然接納也接住失智症患者。她認為,每一段人生都非常特別,對往事還是有記憶;照護團隊會根據住民的病程與情緒狀態,量身設計最合適的照顧計畫。

小芝奶奶的兒子說,母親失智後,學會放下過去的角色認知,試著理解情緒與需求,重新認識眼前的母親。他強調,失智症教會認識這個疾病的全貌,失智老人基金會「認識他、找到他、關懷他、照顧他」的理念,不僅是對每位長者的陪伴方式,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

失智症 奶奶

延伸閱讀

46歲健康女子動脈沒阻塞卻心臟病發作!專家籲易被忽視的早期徵兆

侯孝賢罹失智症2年!78歲身形消瘦 20分鐘走1.3公里

愛喝酒?專家發現腦損傷機率大增 恐致失智症

失智症名醫曹汶龍開講 治療失智症最重要的2個關鍵

相關新聞

「平民版AirTag」日本大創開賣不到300元!網友開搶:會變抓猴神器

超平價的蘋果(Apple)藍牙追蹤器AirTag不到台幣300元?有人發現日本大創DAISO竟然推出了支援蘋果Find My功能的追蹤器「防止遺失Tag(電池式紛失防止タグ)」,一個價格只要日幣1100圓(約台幣251元),讓許多網友大呼想入手,安卓用戶也敲碗希望出安卓版。

醫師協助末期病人死亡 逾86%民眾支持

隨醫療進步,末期病人可用維生醫療延長生命,但許多病人受病痛折磨,不少民眾倡議安樂死立法,但各界意見分歧。台大公衛學院昨公...

今晚起有感轉涼!明天、周六天氣最差 北部低溫再探「1字頭」

未來1周天氣相當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官欣平表示,受到鋒面和華南雲雨區接連不斷的影響,雖然有一天半空檔,但是預報上有不...

國光生技鬧鼠患 食藥署揪4缺失

國光生技擁有全國最大疫苗封裝量能,去年疾管署採購七百萬劑公費流感疫苗,該公司占比逾四成,不過,潭子廠傳出重大違規事件,一...

產檢見胎兒肚子有巨大腫瘤、一周後心跳停止 名醫溫柔揭背後故事

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日前在臉書分享,一名孕婦在20周產檢時,意外發現胎兒腹部出現巨大腫瘤,經進一步安排MRI與第二意見評估後,僅短短一周時間,再度回診時胎兒已無心跳。面對無常,蘇醫師以溫柔與專業陪伴媽媽走過這段艱難歷程,不少網友看了為之動容。

牙膏含鉛引恐慌 譚敦慈:刷牙前先做「這件事」更護牙

近期一項美國的民間研究調查,市面上有高達9成的牙膏產品被檢驗出含有鉛,以及砷、汞等重金屬,甚至兒童牙膏也上榜。「無毒教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