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復活節好消息!普亭宣布「停火30小時」 盼烏國能效法

大買1.2萬張庫藏股露玄機? 法人建議逢低布局這檔網通股

早上6點半猛按門鈴!檢辦罷林沛祥連署涉偽挨轟 基檢吐原因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兒虐事件頻傳,平均每年超過二千件,八成四施暴者為幼兒父母,常因情緒失控而下重手。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兒虐事件頻傳,平均每年超過二千件,八成四施暴者為幼兒父母,常因情緒失控而下重手。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家內案件,幼兒父母為主要施虐者,達八成四之多,讓雙親抓狂、動手施暴的原因往往是孩子亂丟玩具、不睡覺等事。

衛福部保護司昨公布最新統計,在少子化趨勢下,國內○至六歲嬰幼兒受虐比率仍持續增加,近五年來成長一點二倍,每年約二千名嬰幼兒受虐,超過九成三為家內案件,施虐者以父母占比最高,達百分之八十四。父母「抓狂」原因以生活規範、作息、飲食為大宗。

家長虐待嬰幼兒原因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家長虐待嬰幼兒原因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表示,國內嬰幼兒受虐比率持續上升,二○二○年為千分之二點二六,二○二四年上升至千分之二點六五,近五年成長一點二倍,施虐者以父母居多,其次為祖父母等親屬,占百分之十二,父母同居人為百分之四。

不當對待類型 49%身體虐待

至於嬰幼兒遭受不當對待類型,以身體不當對待比率最高,占百分之四十九,其次是疏忽照顧(百分之四十四)、言語暴力(百分之七)。張秀鴛表示,幼兒身體遭受不當對待,常發生於家長情緒失控之際,動手毆打,或用力搖晃嬰兒身軀等;疏忽照顧則有獨留、營養不良、生病時未陪同就醫。

進一步分析父母「抓狂」原因,以生活規範、作息、飲食問題為大宗,占百分之五十二,細究原因幾乎都是小事,例如孩子晚上不睡覺、才剛換尿布又漏尿(便)、孩子玩具亂丟等。張秀鴛說,國內曾有新手媽媽幫幼兒洗澡時,只因寶寶在浴盆裡排便,她情緒失控,竟施暴致死。

造成家長「抓狂」的原因,另外有不耐孩子哭鬧(百分之十八)、獨留孩子等教養知能不足(百分之十五)、家長衝突波及(百分之八)、家長精神及藥酒癮(百分之五)、家庭照顧壓力(百分之二)。

緩解照護壓力 多聽正向建議

台灣適性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楊珮璉表示,父母照顧孩子時應採取停止自責,看見孩子的需求及多聽正向建議的「停、看、聽」三原則。

楊珮璉說,常見新手媽媽於坐月子期間獨自照顧寶寶,無法休息入睡、情緒焦慮,但周遭的人卻回應「帶孩子就是如此」,感受遭到忽略。

楊珮璉指出,寶寶的安全感來自規律作息,此外,家長應學會情緒表達,並自我照顧,重拾育兒信心與動力,理解育兒有多元方式,多聽正向建議與支持,減少自責。

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表示,曾看到十七歲小媽媽因不滿同齡的小爸爸幫學妹慶生,而情緒失控,任三個月大嬰兒哭鬧整夜。另有年輕媽媽因孩子發展遲緩而情緒不穩,動手毆打,提醒育有特殊病症幼童的家長,務必積極陪同治療,對外尋求支援,不要孤軍奮戰。

情緒 新手媽媽 父母

延伸閱讀

少子化兒虐率不降反升 衛福部免費到府育兒指導防憾

拿父母當擋箭牌?男友提分手荒謬理由曝光 她失眠怒轟:幼稚

不給孝親費算棄養?律師解釋法律真相 網友意見兩極掀熱議

教養子女不當施虐 專家建議「停看聽」

相關新聞

台大公衛專家:3月超額死亡降 但麻疹疫情創6年新高

國內因急診壅塞,病人延後治療及新年假期等原因,2月超額死亡達29%,創新冠疫情後新高。台大公衛學院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

輪班間隔短 客運違規率升至近4成

汽車客運業疲勞駕駛釀禍時有所聞,據勞動部最新公布二○二四年專案勞檢,發現汽車客運業處分率從二○二三年的百分之卅一點四,升...

監所醫療費缺口 擬挪罕病預備金

矯正機關收容人增加,許多受刑人為長刑期或高齡者,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歷年編列用於監所醫療預算未大幅成長,去年產生二...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

地牛翻身!宜蘭近海地震規模4.1 「6縣市有感」最大震度3級

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今天下午5時8分發生芮氏規模4.1地震,地震深度13.1公里,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南南東方38.2...

好天氣掰了!未來一週2波鋒面接力掃台 這天雨勢最明顯

氣象署表示,未來一週2波鋒面,首波週末在台灣北部海面通過,降雨以北部及東北部為主;23日起第2波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