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裝死」病毒竟容易引發癌症 醫:5大措施防它甦醒

青春期成長過程中,許多人經歷來勢洶洶的發燒、全身無力、喉嚨痛等,往往撐著上學或補習,幾天後好了,就當作感冒痊癒。但多年後,突然出現慢性疲勞、免疫力低落、關節痛、皮膚問題,甚至罹患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或癌症。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這可能與青春期發燒時,感染了卻從未真正離開的「 Epstein-Barr 病毒」(EBV)。
張家銘說,「EBV」是人類疱疹病毒家族的一員,依全球流行病學數據,超過9成成年人都感染過。多數人在感染當下沒有明顯症狀,或者只是喉嚨痛、發燒幾天,被誤以為是感冒。有些人在青春期會出現比較典型的表現,如長時間高燒、喉嚨劇痛、極度疲倦、淋巴腫大。可惜的是,即使症狀過去了,病毒並未真正離開,而是長駐在我們的B淋巴細胞中,成為「終生室友」。
EBV是一種懂得「裝死」的病毒。張家銘說,感染初期,它安靜潛伏,幾乎不會被發現;但當熬夜、壓力大、過度運動、飲食失衡或生病時,它可能會「甦醒」,悄悄干擾免疫系統、影響細胞基因表達,甚至誘發慢性疾病或癌症。近年研究證實,EBV 與許多自體免疫疾病有明確關聯,包括:慢性疲勞症候群、 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及乾燥症等。
「更令人擔憂的是,EBV 是一級致癌病毒。」張家銘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EBV列為第一類致癌病毒,也就是「明確會致癌」的病原體。它與多種癌症密切相關,包括鼻咽癌及淋巴瘤等。
為了避免EBV活化,應打造一個「它不想醒來的環境」,也就是免疫穩定的身體,築好「防火牆」包括
1.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與過勞
2. 補充足夠的營養素,特別是維生素D、鋅、Omega-3脂肪酸
3. 壓力管理與情緒調節,如正念、冥想、適度運動
4. 減少免疫壓力源,如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免疫抑制藥物等
5. 日常補充具抑制EBV活性的天然成分,如綠茶多酚、槲皮素(Quercetin)、薑黃素及甘草酸等。
張家銘指出,我們無法決定是否曾感染EBV,但能決定它未來是否影響健康。它是一位隱形房客,最怕你警覺、最怕你健康。不要因為它看不見,就忽略它。主動檢查、守好免疫防線、了解預警訊號是對健康負責的開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