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補助減重手術助攻三高防治 醫:別讓肥胖拖垮健康

三高族群在台灣不斷增加,根據國健署資料,18歲以上民眾中有逾五百萬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比例也超過三成。醫師指出,除了年齡與基因,肥胖是造成三高共病的最大危險因子之一,若單靠運動與飲食難以控制,減重手術可成為一項輔助治療。
新北市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部主治醫師吳東琰說,健保自2020年起針對重度肥胖者補助減重代謝手術,符合BMI值≧37.5,或BMI值≧32.5但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如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條件的患者,經評估後可納入補助範圍。透過手術搭配生活管理,不少病患成功控制病情、減少藥物依賴,甚至重拾健康生活。
吳東琰分享,一名48歲貨運司機,長期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對抗,甚至裝設心臟支架、注射胰島素近10年,嘗試各種方式減重未果。經團隊評估後進行「袖狀胃切除手術」,術後半年體重減輕約20公斤,8個月後糖化血色素從8.6%降至5.5%,擺脫了胰島素的束縛,血壓與血脂控制也有顯著進步。
另一位38歲科技業工程師則因工作壓力、飲食失控導致體重快速上升,併發高血壓與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半夜打鼾聲如雷。手術前BMI值達35.5,經與吳東琰討論後選擇「縮胃繞腸手術」,半年內減重30公斤,體重下降約2成,不僅睡眠品質明顯改善,體檢報告紅字也消失,整體健康狀態大幅提升。
吳東琰表示,所謂代謝型肥胖,是指肥胖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謝異常,與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等慢性病風險高度相關。吳東琰指出,根據2024年「美國醫學會雜誌」一項追蹤7至12年的研究,減重手術對第二型糖尿病控制成效顯著,患者使用藥物更少,緩解率也更高。
他提醒,減重手術不是走捷徑,而是對抗代謝疾病的另一種選擇。當傳統方式無法有效控制病情,應尋求專業醫療團隊進行評估。現今手術方式多採腹腔鏡,或可透過達文西機器手臂操作,傷口小、恢復快,加上健保補助與完整追蹤機制,是肥胖與三高患者改善健康的一項重要管道。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